主页心情日记其它日记
日记内容页

哥德堡变奏曲(401)

  • 作者: 老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6-03-29
  • 阅读762
  • 哥德堡变奏曲(401)

     

    玄 境 契 禅

    关 照 合 门

    过 法 佛 净

    后 眼 性 土

    是 心 现 本

    众 观 一 同

    生 住 真 尘

     

    (写生门认为禅宗和净土宗本来属于同一法门,即佛门。

    同尘:和光同尘,也指禅门、净土、写生门均属于同一法门。同尘:同生于尘土,与粉尘、世俗毫无分别。其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出于《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此处还指写生门门徒与其它法门之人应该相互包容、爱护,不可自视甚高,堕于我见而不知。

    禅门是一种较高深的法门:顿门,它带有更高深的使命,它比较适于思维迅速、反应敏捷之人。

    净土宗主要是念佛,为什么要念佛呢?是对思维的训练:整理思维。念佛要先念到无念,然后再学习变频、整流,把思维整理均匀、干净,时时处处契合逻辑、韵律,擅于统筹兼顾并应用自如了,然后才谈得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说没有不经过净土宗的禅宗,大概也没有不精通参禅的净土高僧。最后必然、必定是融入一体,和光同尘。

    所以说净土宗之后应该有一个融入禅宗的过程,禅宗再顿入圆融,进入天堂,或者说弥陀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境界无法言说,未到时候就乱讲乱说,好比是鸡同鸭讲,驴向马言。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说的一方没有能陈述、描绘的词汇,听的一方也没有可理解、可思量的词汇:因为那些词汇还没被定义,那字和词都没有发明出来,如何来说呢?

    禅宗由于太过高级,对门徒要求甚高,达摩来的时候时机并不太成熟,他面壁等了十年仍然不是最好的时候。只有少数应机之人,所以禅宗只能靠口口相传(因为不识字的人多),只传了六代,后来就断绝了。现在时代发展进步了,时机也更加成熟,所以禅门又以写生门的新面孔再生、问世。

    写生门现在主要以诗歌、文字的形式传承,先执着于文字,将来条件更好了也可以以更丰富的多媒体形式传承,虽是一门,但包罗万象,随即应变,见机行事。

    现一真:一真即一真法界,即佛陀眼里的世界模样,当然也是最美好、最完美的世界存在模式。这种世界现象只有观察者的心性契合了佛性之后才能看见、感知、观照。

    境照法眼:也即法眼照镜。是一种同时的映照。好比是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的人和外边的人同时看到对方,不存在谁先谁后的说法。这也是我们写生门观照世界的方法之一,要快如闪电、里应外合、内外无别。

    心观住:这是照镜之一种,照心之术。这也是《心经》中的法门。心要通过观照来最终管束、约束。先是观看,然后是观想,最终达到观照的境界:观和照,观,即照;照,即观,如同照镜一样明白、明了、同时。

    心观住,也是佛陀在《金刚经》中所教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住心法门。心能住之后,才能有所事业。

    玄关:是道教修炼的特有名词,最早出自《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指道教修炼中的一个突破关口。过了玄关,才算登堂入室。过了玄关之后何所见?见到的仍然是众生。但是正如古时参禅开悟者所言:一开始见山是山,后来见山不是山,到最后见山仍然是山。所以过了玄关之后再看到的仍然是众生,但此时的众生因为观看者的不同而可以说非彼时的众生,也可以说仍然是彼时的众生。正所谓,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名”众生是也。

    见了众生做什么呢?见了众生要写众生,写生门人追求通过写来完成自己心性、灵性、精神的提高、提纯、提炼、升华。

    从两眼一抹黑,视而不见,到玄关路过、登堂入室、天眼打开,再进而写度众生,此即写生法门之宏图大业是也。)


      本文标题:哥德堡变奏曲(401)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diary/3819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