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我留意到她——柜台窗口外等候的人流中,从来不急不躁的女子。每天早上开始营业之后,这家营业厅内便人满为患。她应该是某家公司的财务人员,隔上几天就会来办业务,运气好的时候,只需等一会儿,运气不好,等上个把小时也属寻常。她好像总是等得起,不管多久,都安静…[浏览全文]
不久前,我到新加坡玩了几天。我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喜欢吃牛肉拉面,国内拉面馆吃了至少几百家,每一碗,牛肉和香菜都摆在碗的最上层,摆在上面自然有好处,一是给食客看这碗里真的有牛肉,二是放在上面省时省力,撒上就是。可在新加坡,却不是那么回事!新加坡有一家…[浏览全文]
在我看来,对美国人来说,现代文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市场化。难怪有人说:在美国物质极大地丰富,只要你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此话不假,但是,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朋友告诉我:钱,有时就不是钱了,不是人用钱,而是钱用人。钱不单单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同时还改变了其他…[浏览全文]
作者:木梅来源:《意林》2013年10月的一天,日本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个癌症晚期患者被家人用轮椅推着来到一家医院,他要看看这家医院的太平间。医院里的一位护士在得知老人的来意后,随即将其和家人一起带到住院部的最高层,也是整所医院的最高层——第13层。结果…[浏览全文]
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浏览全文]
犹太人的文化符号,是一座七枝烛台。日前,我参加了以色列建国60周年的活动,地点就在老上海犹太人集中区,虹口的摩西会堂。20世纪30年代,这里一度是犹太难民的聚集地。活动中巧遇一位能讲流利中文的美籍犹太作家高斯坦先生,他写的《中国与犹太-以色列关系100年》…[浏览全文]
为了出门旅行找乐子得辛苦地赚钱攒钱,这似乎是人类的宿命,不过对于幸运的加州人安德鲁·史密斯来说,事情正好是倒过来的,有人预付他工资,让他去玩,玩得越开心,工资越高。这可是份正经工作,首席寻乐家。一份为期6个月的合同将为安德鲁带来至少9.3万澳币的收入。作为…[浏览全文]
据说在欧洲最喜欢排队的是英国人。曾有英国人接受他国媒体采访,被问到英国人的特点时,会回答说“排队”。但英国人的“排队”,仍然比不上日本人。因为即使英国游客来到日本,都会惊讶于日本人对于“排队”的热爱:哪怕是一眼看不到尾的长龙,日本人也一样气定神闲地安安静静…[浏览全文]
到Albany,时间不紧迫,我选择坐火车不搭飞机,几个小时车程,顺道欣赏纽约上州景色。很多人以为冬天的上州变得萧肃荒凉,殊不知盖着霜雪的荒野在阳光下,幻化为仙境一样。搭火车的另一好处,就是遇到趣事特别多。例如我有次由波士顿坐火车前往纽约,听到身后两位少女对…[浏览全文]
据说在欧洲最喜欢排队的是英国人。曾有英国人接受他国媒体采访,被问到英国人的特点时,会回答说“排队”。但英国人的“排队”,仍然比不上日本人。因为即使英国游客来到日本,都会惊讶于日本人对于“排队”的热爱:哪怕是一眼看不到尾的长龙,日本人也一样气定神闲地安安静静…[浏览全文]
嘲笑英国饮食,在欧洲是桩安全娱乐: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人天天以此开涮,连英国人都常自嘲。但万事都非尽负面,英国人到底还有英式早餐撑场。法国人常爱说:都是他们自己不重视早餐——法语没有“早餐”一词,代以“迷你午餐”——才让英国人捡了便宜,又常笑说去了英国,三餐都…[浏览全文]
南达科他州的格雷戈里县是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农业县,一直以来,这里都以出产品质极佳的苜蓿籽远近闻名。可是最近几年,这里的苜蓿籽产量突然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只是短短几年的时间,苜蓿籽的产量已经骤减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品质也大不如前!与之相对应,人们的收入大…[浏览全文]
河豚——悲壮拼死吃到台北的时候正是3月底,赶上河豚上市的好时机。拣一片河豚肉,蘸上一点日本酱油和芥末,嘴唇刚一接触,就觉得有点麻刺感。略一咀嚼,整个口腔都充斥着一种麻麻酥酥的异样感觉。我信手拿了一块盘中央做点缀的天妇罗填进嘴里,没想到威力起码是刺身的十倍,…[浏览全文]
我觉得在美国留学,最重要的是你要会讲话,会argue(争论、争辩、提出理由证明)。通过自己去争取,通常想象中不太可能实现的东西,都会一一实现。刚入学那会,按照规定,我要读语言课程。因为学校的要求是托福81分,而我考了80分,而且是评分比较主观的写作差了1分…[浏览全文]
有个问题一度困扰我很久:为什么洋人总是这么容易满足、这么开心,每天见了面都一副爱死你了的样子。之前住在hostfamily,早晨是我这个起床气患者最痛苦的时刻。难免跟主人要打照面,于是只能挑战自己一秒变阳光的演技极限——太太:“嗨!Morning!Howd…[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