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滩孤魂18肃穆的寒风阵阵刮来,满眼满地都是枯叶。冷风横扫落叶,漫天漫地漩起漩落,光秃秃的树枝,哭诉着苍凉。崎岖的山道上,走过来一支支队伍,他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背着枪,扛着子弹箱,有气无力地走着。潘先扬指挥的东南线从县城附近撤兵,攻打清澜没有成功,又转…[阅读全文][赞一下]
初夏宛如一位轻盈的舞者,悄然而至。她轻挥衣袖,不经意间,栀子花儿便在岁月的舞台上盈盈盛开了。那是一种至纯至柔的白,纯净得仿佛不沾染世间一丝尘埃。仿若天庭初降的雪花,携着天界独有的空灵与圣洁,带着对人间的美好期许,悠悠飘落;又宛如深山里无瑕的羊脂美玉,历经岁…[阅读全文][赞一下]
深居简出韬光晦,种花养菜磨意志。修身养性弄书画,端茶倒水显涵养。…[阅读全文][赞一下]
最近,竹林村又出了个大新闻,听说村支书魏国武在上海滩购买了一套公寓。一时间,整个村庄都沸腾了:“不会吧?”“不可能的。”“支书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钱呢?”“肯定吃了冤枉!”村子里的人,说这说那的都有当然,到底真的假的,谁也说不清楚。可四良说:“无风不起浪。”…[阅读全文][赞一下]
刘心武和【钟鼓楼】刘心武的【钟鼓楼】不同于一般小说具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到几个主要人物,结构上也不同于常见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高潮的出现。它不是集中对一个主要人物,一个主要事件做更深入的描写,而是从一点,一个人物做横向的刻画,从而引出一个个活生生、有独…[阅读全文][赞一下]
北京城的钟鼓楼著名作家刘心武的【钟鼓楼】是一部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记叙了1982年12月12日早上5点至下午5点北京钟鼓楼一带发生的故事。在一个古旧的四合院里,薛家正着手办一场婚礼酒席。围绕着这场酒席,小说勾画了北京市民近百年的平凡的生活历史,…[阅读全文][赞一下]
张洁和【沉重的翅膀】张洁的小说【沉重的翅膀】成功地塑造了改革派郑子云的形象,他是一个高层干部,既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年老体弱,精力不足,但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激励他勇敢地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去。他力图从政治思想改革入…[阅读全文][赞一下]
张开沉重的翅膀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1978年再次出发的中国,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是中国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阅读全文][赞一下]
李国文和【冬天里的春天好】在李国文的小说【冬天里的春天】里,主人公于而龙在抗战期间任石湖游击队队长,解放后任某大军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这次重返故乡的目的是要为他的亡妻、游击队指导员芦花40年前不明死因解迷,找出打黑枪的凶手。于而龙和芦花当年是石湖的贫苦渔民…[阅读全文][赞一下]
三人团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指挥红军作战的不是毛泽东,而是三人团。三人团是准备长征和长征初期的中共中央最高领导集团,掌管党和红军的最高权力。三人团的内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负责,军事上…[阅读全文][赞一下]
他给南昌起义送来大礼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来武装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南昌起义中,有人送来一份大礼,他的部下有三分之二加入了起义军,成了南昌起义的主力。他是谁?他就是张发奎。张发奎是北伐战争的名将。他于1925年任国民…[阅读全文][赞一下]
党內出了叛徒最可怕1939年秋的一天,湖北老河口的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收到一封信:我是中共中原局友军工作部部长项乃光,现来老河口,住鄂光旅社,请约见面谈。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是韦永成,他让那个叫项乃光的人待了好几天后,才同他见了面。在一个密秘地点见面后,韦永…[阅读全文][赞一下]
红军军长叛变投敌,打开了苏区的北大门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10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统治地位,使红军陷于极端被动的局面,经过一年的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红军反第五次围剿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阅读全文][赞一下]
我和【紫贝拾遗】10【紫贝拾遗】来电黄老师:照片收到,非常感谢!明天【1月12日】,【紫贝拾遗】微信会发出您的【民师的故事】,敬请留意。祝新年快乐!万事胜意!【紫贝拾遗】2018/1/11邀请函黄老师:您好!【紫贝拾遗三】即将于8月18日在文昌维嘉大酒店举…[阅读全文][赞一下]
真不是选择恐惧症?也不是喜欢被动?只是无法在对一个异性?有感觉之前就选择Ta?不是一见钟情的那种?也不是日久生情的那种而是先生情而后日久的那种…[阅读全文][赞一下]
动物园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把我的故乡称为动物园,一点儿也不过份,因为我们这里的野生动物的确是太多了。在我们村子的周围,在坡地上,在田野里,在河边,在树林中,在草地上,随时随地都可以遇到一些飞禽走兽。有一次,一头野猪竟然跑到我们村里找东西吃,它胆大得很,一…[阅读全文][赞一下]
花果山母亲常对我们说:“咱村这地方真好,上有山下有水,什么都不缺,柴不直不烧,果不白不吃,山里什么时候都有树果吃。”母亲所说的“山”,其实就是树林子。我们这里并没有高山峻岭,一出门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坡地,连绵不断,上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密密麻麻,远看就象…[阅读全文][赞一下]
季节湖在地头村的南部,有一个淡水湖,这湖不大也不小,大概有两百亩左右,村里人叫“季节湖”。所谓“季节湖”,就是夏天和秋天,台风经常袭击海南岛,带来大量的雨水,山坡上的水都跑进湖里面去了,湖里涨满了水,而到了冬春两季,雨水很少,湖里也就干枯了。季节湖的下游不…[阅读全文][赞一下]
大古树地头村都姓林,没有别的姓。村头有一座林氏祠堂,祠堂旁边有一棵大枇杷树,相传已经有数百年的树龄,是东路地区最大的一棵古树。树身两个人都抱不过来,树上绿叶遮天,硕果累累。这里是村里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据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在日寇侵琼时,日军在东路建立了一个…[阅读全文][赞一下]
故乡在文昌市西部东路水库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名叫“地头”的村庄,这是我的故乡。它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四周都是起伏小丘陵,上面长满了野荔枝树,茂密的树叶把我的家乡包围得严严实实。在这里我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长大后我在外面生活和工作,很少回到故乡,但故乡的一山一水…[阅读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