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节有七天长假吗?据《清史稿·礼志》记载,正月初一早晨天刚亮,文武百官就齐聚太和殿,给皇帝拜年。这一天,也意味着皇帝的长假结束了。清朝的皇帝,在腊月二十六“封笔”“封玺”,不再办公,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就是说,皇帝过年只休息五天。按…[浏览全文][赞一下]
下午突然接到母亲发来的微信语音,仔细听后还知,母亲担心我们春节回不了家,所以提前把腊肉等干货给我递过来了。听了母亲的语音,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暖意,然而也有些莫名酸楚:因为去年春节来临前,也是因为疫情回不了家,所以母亲便把腊肉给我递过来,不知不觉自己已有两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除夕前夕,突然接到幺妈发来的信息,幺妈邀请我们除夕去她那里吃团年饭。接到这条信息我也倍感惊喜,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给老婆,老婆听后也同意前去赴约。虽然东莞离深圳并不是很远,但已有许久没去了觉得有点遥远,然而此时又突然觉得路途又如此之近了,因为那里还有一缕亲情…[浏览全文][赞一下]
放假回到宿舍,来不及休息便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老婆见了便说道,“刚刚放假,休息一天后再打扫吧!”我听后笑而不语。还记得小时候,每当时间走到腊月,母亲便开始收拾房间,她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忙碌打扫房屋角落及墙壁上的“阳尘”。那时少不更事的我每隔一段时…[浏览全文][赞一下]
满山玉屑叶枝栖,白雪长空寒梅醉。鹅毛飞花遍野洁,天高云淡日光寒。广寒宫上桂花树,玉兔遥献夜光杯。…[浏览全文][赞一下]
腊月三十年末日,满怀敬意拜新年。恭祝亲朋快乐多,来年幸福喜连连。相隔万水与千山,亲情友情把心牵。新年未聚情不断,拙诗一首表心田。…[浏览全文][赞一下]
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校园旁边的小吃胡同,胡同里零散几个人找吃的。此时的胡同格外宽敞,和以往水泄不通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色儿门都关闭着,门上豁然贴着“假期休息,节后开业,敬请原谅。”转一个拐角儿才发现一个妇人也在收拾东西,问了一下:“还有吃的吗?”“最后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皇家气派余惊叹,文物古迹旷世鲜。”此乃故宫之美。故宫近年来热点不断,从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再到《国家宝藏》第二季的相继热播,故宫从厚重的历史文化摇身一变,变得鲜活、触手可及。尤其2019重磅推出…[浏览全文][赞一下]
行囊的乡愁其三行囊开启在南方您对我们的爱在他乡仍存行囊搁置一旁年的味道还在空气中氤氲我开始追逐只为了锁定我们重逢的一刻能与往日一样喜悦无需言语洒洒脱脱轻轻松松忘掉生活的磕磕绊绊…[浏览全文][赞一下]
行囊的乡愁其二行囊在回返的漫漫长路上不惧怕前路的艰难险阻只怕今生不能再与您相见离别行囊中有你的泪水故乡院落的门口你盯视着我乘坐的车尾父亲啊你坚强地流下了泪水行囊伴随着我们对你的牵挂担忧就像我手中的拉杆丝丝乡愁刮刮扯扯隐隐如云掠过心头…[浏览全文][赞一下]
行囊的乡愁其一离乡的行囊远远多于旧年装满了一箱子又一箱子装不尽绵绵的亲情离乡的时日就像自家温室大棚的温度计透明瓦亮的又时刻前移不自觉又到了一个该放风口的刻度离乡的行囊装上了温室大棚的头一刀韭菜装上了炒熟的带着年味的花生装上了父亲大人无言不舍的情怀即使土特产…[浏览全文][赞一下]
中国民间的习俗在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压祟驱邪,因为"岁"与"祟"谐音,所以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在历史上,压岁钱分两种,另一种是指晚辈给老人的,长辈给小孩的是“压祟钱”,晚辈…[浏览全文][赞一下]
又是猪年春节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走到了一年一度的年末,猪年春节,如约而至。不必说红通通的灯笼,不必说奎河千里冰封,不必说天山上的皑皑白雪,不必说香喷喷的馒头,不必说各式各样的饺子,更不必说一个个孩子们,穿上五颜六色新衣服,这热热闹闹的春节,正踏…[浏览全文][赞一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阵阵响亮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欢喜喜地贴春联,包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是北方过年的习俗。当锅里的蒸汽汹涌地冒起来,白白胖胖的饺子下到锅里去了。一…[浏览全文][赞一下]
残夜随丙酉,丁戌入新年。金鸡腾雾隐,玉狗报晓天。人间佳事,莫过团圆。二百州州州同朝乐,千万家家家共笑颜。梅苏春雪彩云泛,龙舞神州飞日端,生机一派盎然;爆竹红里笙歌慢,凌霄殿下来炊烟,景色几分流连。看我东海辽阔,西碛阑干,北雪纷絮,南水接天,祖国万里好河山,…[浏览全文][赞一下]
又是一年,一切仿佛没什么改变,但对父母而言,岁月又在不经意间,为他们装饰了几根白发,雕刻了几道皱纹,每当和父母聊天,总是感觉特别明显。辛辛苦苦几十年,已长大的我们,依然被当做小孩,在嘘寒问暖,每天早晨仍早早起床为我们做饭,只是以前是上学,现在是上班。都说男…[浏览全文][赞一下]
大塘庄的春节武宁县协和学校周升晟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和习惯。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鲁溪镇马鞍山南麓有一个村子,叫胡山村,村里有一个小组,名叫大塘庄,也叫大塘周家。大塘周家属于江南水乡,东南西三面是波光…[浏览全文][赞一下]
(文章起笔于2015年未,搁置于今天才完成,实属不合时宜,但单就文章而言,觉着不算败笔)每逢过年,必定有不绝于耳的烟花爆竹声响起,难得一片清净。总的来说,过年是令人欢喜的,必竟在忙忙碌碌了一年后能有一段闲暇时间来放松自己实属不易,说到过年,不得不说说年味这…[浏览全文][赞一下]
其实按照老家的风俗,15以前都是年,不过了正月15,都还在年里面,还是“进行式”而不是“过去式”。只有过了正月十五,那个盛满春节各类圆形枣(花)馍才会从供桌上撤下,也就预示着“年”已过完,不再走亲戚拜年。但是这个快节奏时代,现在这年哪还有过年的样子呀,我都…[浏览全文][赞一下]
2016年1月30日下午,伢告诉我工作已完成,可以“打马还乡了”,等了20天,离别后等待后,人总算要回来了。天气还不温暖,夹着冷风小雨的……下午我出门买了些东西——墨镜,红包,强力吸盘……学着怎么样过年。大街上可热闹了,各种各样的年货,充满了吉祥的味道。伢…[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