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3/97261
    2015-01-13
  • 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曾经的辉煌2012年12月19日,星期三天气阴转雪在张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甘肃省参观了古丝绸之路文明展,去重走那段浓缩的历史;去感受那段辉煌;踏上历史的征程,追溯那段曾经繁华的贸易之路。甘肃,一个具有千年历史问的地方;甘…[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7350
    2015-01-13
  • 品读人生(一)理想的爱情“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喜欢诗经里面的这两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呢?每每读罢,都会引发我的一番幻想与憧憬。我想这种爱情无需誓言,却胜过誓言;无需承诺,却胜过承诺。潇湘竹上无泪,三生石上无字,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浏览全文][赞一下]

  • 0/89041
    2015-01-06
  • 吴宓人生的三个阶段吴宓,(1894-1978)陕西泾阳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国学大师、诗人,学贯中西,融通古今,享年84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又经受了东、西两种文明的洗礼。他曾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个28年:第一个28年(189…[浏览全文][赞一下]

  • 1/88933
    2015-01-05
  • 梦中丁香开我以前对于花花草草的没有怎么注意,总认为养花种草是父亲老一辈人的闲情逸致,总认为自己生活的忙忙碌碌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也许养花的心情真的和年龄有关系,今年一直沉浸在培育丁香的想法中。初见丁香是在济南趵突泉公园。2010年的春天我和妻子去趵突泉公园去…[浏览全文][赞一下]

  • 0/64999
    2014-12-22
  • 早上八点按计划从广州到清远。一个小时的车程便可到达了。到了新城车站,由于同学没能及时坐上公交,便姗姗来迟了将近一小时。在同学到来之前,我漫无目的的在闹市中心闲逛着,似乎清远离大城市标准还有一大截的路要走。由于过来得匆匆没有用早餐,于是随便找了家餐厅边吃边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3007
    2014-12-09
  • 求乎心静,常思考人生之事,而终不可达,问乎心,表于外,躁动不安。躁动应该是有所求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真实的感觉到,安静下去。当然,这也不是你学问有多高能自持的、摆布的,这更多的需要一点生命的灵性,用佛家的观点将就是你要会悟,直白一点就是多…[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1742
    2014-12-08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我们一生相随的事情,是伴随我们身心、感情、乃至于灵性成长时空聚焦。无论你是严格意义上讲有知识的人,还是有技能的人,在你成长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总都在学习,只是你与他、她的学习内容、方式可能不大一样罢了!思考也是一样。当然上…[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8329
    2014-11-06
  • 笔、文字及其它不知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人发明了笔,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什么人让笔如此使人受用。自从有了笔,它便人们迅速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笔言志,笔状物,笔传情,从某种程度上讲,笔是人的第二张口。历史由人来创造,由人来记录,笔是当之无…[浏览全文][赞一下]

  • 1/96665
    2014-11-03
  • 我们不是恋人,也不是基友,我们是一同走过三载的同窗岁友,我们是一群曾在长江边的小镇就学,相同的老师授课,上相同的课,读一样的教材书做相同的试卷,就餐于同一食堂曾朝夕相处互相鼓励加油一群在那个叫挂着2013级18班的普通班级学习生活的人后一场考试把我们分散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 3/121993
    2014-10-17
  • 少时便知少功先生文名,为他曾在汨罗当知青而引为乡党,心下甚是仰慕。学识渊博、文坛地位高,是一个翩翩才人、大家的形象。后来,先生在八景校园旁建房定居,一时,人增地气,地以人名,先生无疑成了八景乡的名片。我因工作的缘故,曾与先生有数面之缘,其时,是一种仰望的交…[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04689
    2014-10-08
  • 2t"P'}!B7g中华书法源远流长,城市乡村无处不流淌着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景线。每每瞧着公共场所悬挂的书法作品,赏阅之心顿生,总会不由驻足流连。不管书者何人,名声多大,只管观赏书法的横竖撇捺,如果突然看到了哪两个好字,…[浏览全文][赞一下]

  • 10/103961
    2014-10-07
  • 纵观文坛,古今中外皆以男性作家居多。“文学”这一字眼,似乎理所应当地成为男性的代名词,就好比约定俗成。然而在我看来,“文学”孕自女性,长自女性,可以说,女性是文学的根。男性作文多显阳刚之气,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谓酣畅淋漓;又如鲁迅…[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5051
    2014-09-27
  • 打梭棒时隔二十多年,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在这二十多年中,我常常奔波在回乡的路上,望着家乡的变化,领略着乡下山川美景。虽说乡下没有都市街头的繁华与绚丽,但那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成为我心中永不言败的一道风景,亲切、幸福常常充盈在我的心头。年关前我回到乡下过年,有…[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0077
    2014-09-27
  • 土乡社火“滚灯”海东河湟谷地每逢过年,村村皆以跳社火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说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但那古老的乡村茅草社火,它以自己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土生土长的的河湟儿女,虽说没有都是街头社火的壮观场面,也没有舞台服饰…[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2254
    2014-09-08
  • 今生,和玉石有缘——抚州市奇石协会副会长艾如玉印象许小良天生玉石缘像来自深谷的一株幽兰,香香地绽放于抚河之滨。像源于深山的一块美玉,甜甜地靓丽于灵谷仙境。艾如玉,一个充满灵气的名字,人如其名,甜美芬芳,命中注定和玉石有缘。艾如玉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土生…[浏览全文][赞一下]

  • 10/108839
    2014-09-04
  • 放宽“平仄对立”要求可能有助于楹联的繁荣与发展语言是发展的,文体也是发展的,在用汉字书写的文体中发展最慢的可能当属楹联了,因为它太高雅了,创作起来太有难度了。楹联是文体中的阳春白雪,所以“和者盖寡”。凡有心创作楹联的人,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浏览全文][赞一下]

  • 1/117308
    2014-08-29
  • 大海岸边的踱步、高山脚下的仰视————对中国文化学术源头《易经》的学习理解中元我有一个梦想,在我有生之年,将中华乃至世界文化典籍悉数深研,如饮甘泉、如品香茗、如醉如痴、如颠如狂。让历史先哲的思想融入我的血脉,让人类伟人的豪情膨胀我的心房,我大口吮吸、我尽情…[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0197
    2014-08-20
  • 卡夫卡笔下,“甲虫”本身的荒诞是虚假空壳的异化,人本身的沉重是真实肉体的变形。褪去浮华,这只甲虫是假的,人才是真的。卡夫卡本来就是个清晰的象征,《变形记》似乎又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我几尽是带着迫切的心情看完了这颇为精悍的小说。字不多,很精简,文本甚至脱去情节…[浏览全文][赞一下]

  • 0/92531
    2014-08-14
  •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作品如瓷器般精致,如仙乐般奇美,如丝绸般幽雅······他的画作能让你的各种感觉贯通起来.达到一种极致的美的享受。他是谁?抚州的本土著名画家梅雪奇。画技达到如彼出神入化之境?且日前又听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已收其为爱徒,我的仰慕亲…[浏览全文][赞一下]

  • 0/112544
    2014-08-12
  • 在《中论·治学》中关于理性又如下问曰:“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业。”理性归于学,是情的一种一种升华,而达到一种“怡”的标准,何为“怡”,乃“和”也,与天和、与人合、与道合,简言之就是一种察人阅世的境界。就如一块石头,竖在不该竖的地方,可…[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