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笠我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尽管太阳猛烈,或是天有落雨的预兆,出门时也没戴帽,一是怕麻烦,二是装面皮,一个飘亮的头,干嘛头上要包上一种东西?小时候看到人家戴帽子,总是怀疑那人不是长了癞疮就是头上有了毛病。只有两次戴过帽子,一是闹文革红卫兵串联时,看见那些红卫兵…[浏览全文][赞一下]
糒升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正在上小学。在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去扫墓,扫祭先人,扫墓的主要供品是鱼、肉、糒升和粑。放学时,我和村里的伙伴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到墓地去,向扫墓人家讨食,我们讨的多是糒升和粑,每次总会讨到几个糒升和粑。个别人家小气,什么都没给。于是我们便…[浏览全文][赞一下]
摘野果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很多游戏都跟“吃的”有关。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未开始,工农业生产非常落后,生活物资极其匮乏,我们生长在半饱半饥的年代中。白头凉是我常来常往的地方。在那里,我们不但玩得很痛快,而且还可以找到一些充饥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爹海带领我们去打仗解放军来了以后,爹海就干脆不上学了,天天带着我们东游西逛,不是看解放军的汽车,就是看解放军修堡垒,过得自由自在。解放军走了以后,他就带领我们去“打仗”。“打仗”要有“武器”,“爹海”看我会画画,有点聪明,就叫我用木头制作什么枪呀、刀啊之类…[浏览全文][赞一下]
村里男孩子很多解放军开拔后,村子里冷冷清清。我心里好一阵失落:我再也看不到那些解放军叔叔了,再也看不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了,再也看不到电影了【五十年代很少有电影看】。我整天闷闷不乐,不知道干什么好。不久,这种情绪很快就結束了。有一天,我们去看解放军修建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们这里有堡垒了刚来几天,我们还不知道解放军来我们这里要干什么,只见汽车天天跑,拉着泥土和石子,他们忙着修路,从烟墩到公室的道路也加大加宽了。稍后,很多汽车开过来了,运来了很多木料、水泥和碎石。解放军还在应公学校修建了一个土台子,修得非常坚固,我们还在上面…[浏览全文][赞一下]
咱村住了解放军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我的村子里突然住满了许多解放军。我小的时候,对解放军的概念,首先是从看电影里开始的。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黑山阻击战】,黑白片,讲的是解放军的战斗故事,打仗的场面相当激烈。接着又看了【钢铁战士…[浏览全文][赞一下]
第一次出海我的家乡-----邦塘村靠近海边,在家里就可以听到海涛的共鸣声,出门一百步远就可以看到蓝色的大海。沿着沙滩往北走,不到几百米就是海南岛东部著名的港口-----清澜港的出海口。在清澜港出海口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雄伟的灯塔屹立在沙滩上,它的根部是巨大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当一回“市丁”五十年代的清澜港虽然很繁荣,港内大小泊船星罗棋布,但墟上的建设却很落后,市区狭小,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墟上只有一条街,一直通到码头,路面虽然是水泥铺就,但年代已久,早已残破不堪,而且坑坑洼洼,泥沙充填,偶尔有汽车通过,扬起漫天尘埃,连我辈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最早的记忆冬天,在海南岛这块土地上,不象是个寒冷的季节,许多人还穿着单衣呢,象清澜这样的海滨港口墟镇,更没有寒冬季节的气息。银灰色的大海有时是平静和庄严的。厚重的云层低低地压往海面,偶尔从云逢中穿射而过的阳光洒向海面,泛起了阵阵银波。海天接壤处灰雾蒙蒙,含…[浏览全文][赞一下]
马屎抑海南无马,自然无法知道马屎如何如何,然而,却有人发明了马屎抑这个臭名词。其实,马屎抑是海南农村的一种小食,甜品。这种甜食,又软又滑,又香又甜,好吃级了。小时候,跟母亲去赶集,能吃到一两个马屎抑,那是最高的享受了。马屎抑还是亲戚来往最佳的等路。马屎抑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捉螃蟹我的家乡靠近大海,那里有宽广的海滩和塗滩,还有很多溪流和港叉,生长着数不清的螃蟹。螃蟹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腮呼吸,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生活在淡水和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繁殖,每次母蟹都会产生很多卵,数量可达数百万计。螃蟹大部…[浏览全文][赞一下]
眠床人生一世,睡觉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有句顺口溜“吃饱睡定,赚钱是命”,说明睡觉跟吃饭和赚钱一样,非常重要。我向来对睡觉就不太讲究。小时候因为淘气,经常跟母亲拌嘴,被母亲赶出家门,不让回家,于是养成了在外面睡觉的习惯。随便什么地方,只要能够遮雨就成。…[浏览全文][赞一下]
番豆小时候,嘴馋,爱吃零食,我最喜欢的零食是炒番豆。每次大队放电影或做大班戏,总是叫母亲:“給五钱,买番豆吃!”番豆是本地话【文昌一带】,叫花生。在我们这个地方,地瓜叫番薯,西红柿叫番茄,木瓜叫番瓜,辣椒叫番椒,这些农作物都是从异域引进来的,我们把异域叫作…[浏览全文][赞一下]
千年古镇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柳州溪垂柳依依,锦鲤悠悠。正值“猛虎”①沉睡之时,疫情暂时解控之际,杨源中学八一届高中同学,在母校悄悄的举办了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来自全省各地以及上海的同学参加了会议。柯贤锥老师向大会发来贺诗《永远的思念》,张其福、郑业主老师受邀…[浏览全文][赞一下]
认识木匠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家贫,三间房内除了当时结婚用的一张床和妻子结婚陪来的一张三门大衣厨外加两张椅子,和父母给的一桌子外,再没有别的家具了。和父母分家后,攒了点钱,就买了木材准备添点家具。于是找来了别人介绍说干活不错的周木匠。周木匠不是一个人来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等路大年初二,是春节的继续,人们通常所说的春节,实际上只有三天的时间:除夕、初一和初二。在初二的上午【有些地方在下午】,人们在祖公厅摆上鸡、鱼、猪肉和酒,点上香烛,祭拜祖宗,然后打鞭炮。这一天也是“做乐家”的日子【指女婿带全家到娘家拜年】,亲戚和朋友也往来…[浏览全文][赞一下]
摆年春节是中国民间最大的喜庆节日,在海南岛,有摆年的习俗,摆年也是春节期间一种重要的仪式。除夕晚上,在祭拜祖宗完毕以后,人们在祖公厅的八仙桌上再次摆上新的供品:红茶、柚子、糖供,还有各种各样的年糕,供祖先享用。其实,摆年是一种祈祷,它在供奉先人中,包含着活…[浏览全文][赞一下]
隆重的送兵会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偶然发生的一件事,差点损坏了我的名声。那是第二个学期的一个晚上,同学们上完晚修,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宿舍。天气很热,一丝风都没有,许多同学都脱了上衣在学校周围走来走去,一时难以入睡。一会儿,一位同学靠近我,大声直喊:“渴死了,渴死…[浏览全文][赞一下]
应公学校我在上四年级的时候,教室搬到了应公学校,从此便稳定了下来,我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当时应公学校还有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三个班,一百多名学生。西沟凉正在热火朝天地搞建设,许多新房子都建起来了,但学校还是没搞定。应公学校还是建华山的政治文化中心,群众大会、…[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