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明我是一个极善羞怯的人.我的少年时代是一个羞怯的男童,一直到现在,我已逾知天命的年龄,内心深处仍深深地埋藏着羞怯的种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奇怪的问题:如果让陶渊明写一篇有关创作谈之类的文章.他表现出的羞怯应该不在我之下。我是一个精神极度散漫而内敛的人,在…[浏览全文][赞一下]
高月明高月明,1962年生,诗人。1988年获《诗歌报》探索诗大赛一等奖。出版有自选诗集《饮者为谁》。山行一个人在深山砍柴,一个人在酝酿白云的山家点火秋风乍起,木叶纷飞。一个人停车眺望,他眼中的枫叶,与二月的繁花,偶尔,叠映在一起。一颗星独耀于季节之外,山…[浏览全文][赞一下]
主持人语高月明的组诗《在乡途》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另一种山居生活方式。诗歌对于他有着宣泄与救赎的功效——“信命的,在泥地里养命”(高月明《种豆》)。他通过晨省暮思的乡间生活,俯仰天地之间,拓宽认知,自我省察,而他的詩歌记录了他寻觅、叩问生命的曲折轨迹。每个人…[浏览全文][赞一下]
龚学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居南京。在《诗刊》《钟山》《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有诗集《河水及人》《冰痕》《白的鸟紫的花》《爸爸谣》,散文集《艺术创造人生》,随笔集《上海有梦》,纪实文学集《收藏之路》等。天空(组诗)龚学明…[浏览全文][赞一下]
林歌,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2010年开始写诗,有诗歌作品发表于《十月》《青春》等刊物;现居北京。林歌的诗林歌通向新的感受力从一地到另一地,像一个海绵吸入新的水滴;新的意象是否在此间形成?这意象为你带来新的声音;在异乡,它被称之为口音,南方口音,某国口音…[浏览全文][赞一下]
吴晨骏,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系,现居南京。著有小说集《明朝书生》《我的妹妹》《柔软的心》,诗集《棉花小球》,长篇小说《筋疲力尽》。吴晨骏的诗吴晨骏捡垃圾的女人一个女人骑电动车路过一只垃圾桶。把空纸盒子从垃圾桶里拎起来放进自己的车篓子然…[浏览全文][赞一下]
主持人语吴晨骏的诗能够给人以最基本的感动,这种感动来自词语的纯洁与澄明。在日常生活的事物面前,他的词语保持在中性的状态,就像一个经历了很多事情的人,他不会动辄陷入悲伤或者狂喜,面对生活,他只要记录就可以了。但就是这种不动声色、不做评价的“记录”,使得事物呈…[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不嫁记得去年夏天,我去湘西北一个朋友的山庄避暑,同行的是年届古稀的小说家水运宪。老作家精神矍铄,带着他八九岁的小外孙。小家伙活泼机灵,十分讨人喜欢。朋友兴致勃勃,在前引路,陪我们游览山庄各处。上午的阳光开始热烈,我们拣树荫处缓缓而行、谈笑风生。忽然,那小…[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不嫁李不嫁,湘人,六零后,供职于传统媒体,2014年开始诗歌写作,现居长沙。雪豹根本没有雪豹!只有幻象或者是纯粹的虚构那么高寒的海拔,鹰的双眼不会造假而它没有带来蛛丝马迹向我们证明有一只羊、或野兔被撕成碎片没有!雪山之巅,带有生命气息的除了雪山自己,在冬…[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井我是一个煤矿井下工人,下井30多年了。写作的时间更长些,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年长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八十年代是文学的时代,百废俱兴,国门初开,各种新思想的潮水冲击着辽阔的神州大地。那时青年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精神生活,都是一脸憧憬的理想主义者…[浏览全文][赞一下]
老井老井,本名张克良,煤矿井下工人。在《诗刊》《天涯》等发过多篇作品,入选过各种诗歌年选及精选集等。出版有诗集《地心的蛙鸣》《坐井观天》。获得过第二届桂冠工人诗人奖、第七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首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等。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员,中…[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云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诗歌座谈会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钱小芊在报告中要求新时代诗歌要关注生活和生活中的人的精神生活。我认为其言极是。诗歌和所有的文学形态都应该聚焦当下的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人。而所谓神性的写作只是虚无主义的产品和梦呓。推出诗人老井的作品,我有两…[浏览全文][赞一下]
九月即景(外三首)胡茗茗我将雨幕合拢,夏天在面,秋高在外大地泛出溽热味道扣紧鸡飞狗跳的院落我被长桥高高托起黄昏在这头,家在那头母亲沾染奶渍的前襟正靠近菜地小木门一夕之间秋风寒凉,下面是车水,身边是码头远处,谁人的歌子欲唱还休:一“这残留的气息仅够我一秒钟呼…[浏览全文][赞一下]
横店(外二首)寒江雪喜歡刀光剑影,博取万里河山你把秦朝搬到了横店穿越古巷,窥你青草牧羊你将宋朝、清朝……搬到了几百亩的田地里桃红柳绿,月下碧水你独自倚窗层层迷雾遮蔽了旧时光,杭州不远千古明月落入我的杯中常坪村秋霜打过的苦栗子掉落满地常坪村似乎有不寻常的聚会…[浏览全文][赞一下]
我要对大米说出歉意(外一首)马路我知道大米也有自己的梦想大米每天像清纯少女混迹于超市每天都表现出圣洁、礼让和谦虚就算没有饥饿和欲望打扰它们也会在我体内一闪而过现在我要对大米说出歉意每天我都要消灭它们一点点每天大米被我折磨得一塌糊涂它们在我的肠胃里挣扎尖叫我…[浏览全文][赞一下]
刘康凯诗歌与时代的关系是新诗史上的重要话题,并形成一系列的诗学见解,我称之为“时代诗学”。近年这个话题又受到诗坛的关注,涌现诸多相关文章。大体来看,这些文章多强调诗歌与时代的紧密联系,重视诗歌对时代所负的某种使命,主张诗歌应反映或关注现实,甚或主张诗歌应具…[浏览全文][赞一下]
李少君新诗的演进与变革新时期诗歌四十年.有一个基本是自然自发演进的过程.可以从中窥见诗歌的自由发生进程和艺术变化规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朦胧诗时期.主要是向外学习的阶段,翻译诗在这一阶段盛行。朦胧诗是“文革”后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新潮,追求…[浏览全文][赞一下]
“时代”是诗学中的重要概念,诗歌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也是所有诗歌理论必须直面并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近年来,关于时代的理论话题又受到了诗坛关注,特别是今年以来关于“新时代诗歌”的一系列讨论,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而展开的。这些討论对…[浏览全文][赞一下]
【澳大利亚】露西·杜根露西·杜根(LucyDougan,1966-),澳大利亚诗人,在多国出版多部诗集,包括《记忆之壳》《白泥》《游离者》《守护神》等,曾获澳大利亚玛丽·吉尔摩诗歌奖、亚力克·博尔顿诗歌奖、西澳总理奖等多项国际诗歌奖项,并与汤姆·杜林共同主…[浏览全文][赞一下]
本期,让我们把关注点投向一位澳大利亚女诗人露西·杜根。杜根的诗,擅于用谨慎、樸实、克制的腔调,将对事件和场景的描述呈现得清晰、具体,并在发现诗意的场景中,创造出意味深长的深重性。这与她欣赏的美国诗人毕肖普不无关联,她在一篇访谈中说:“我喜欢她对于细节无懈可…[浏览全文][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