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 文章标题
  • 作者
  • 赞/阅
  • 日期
  • 0/28253
    2023-11-09
  •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新中国喜迎70周年华诞,《诗歌报》以及延续她的《诗歌月刊》也迎来了创刊35周年的高光时刻。作为她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我有近似于丽日晴空的心情。35年来,《诗歌报》坚守先锋、探索、包容的办刊精神,发现和培养了一代代极具前卫和先锋意识的中青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01
    2023-11-09
  • 1989年冬天我以《树枝不会折断》为题的一组诗在《诗歌报》刊出时,我其实并不清楚与我同在一城的这份报纸在当代诗学版图中的特殊性——在许多年轻诗人心里,甚至是有一些“神圣”的意味——那年我22岁,刚从复旦毕业回合肥工作不久。当时,我跟众声喧哗、风云四起的所谓…[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57
    2023-11-09
  • 一本刊物的形象,大约由操办者(含提供作品的作者)和读者,在共有的文化场域中相互挑逗而成。中国的诗歌刊物中,创刊于1984年的《诗歌报》(包括1990年改版后的《诗歌报月刊》),對读者来说,应该是挑逗能力很强的那种,所以,其形象往往鲜明。如果我们站在当代新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36
    2023-11-09
  • 1980年代,是中国诗歌报刊风起云涌、精彩纷呈、创造辉煌的黄金时代。从1980年至1989年的十年间,全国各地创办出版了大量各具特色、各具风格、各具品位、各具魅力、各具影响、各领风骚的诗歌报刊。在众多公开发行的诗报诗刊中,有一张诗歌报纸凭借其高超的编辑水平…[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09
    2023-11-09
  • 1986年10月,《诗歌报》携手《深圳青年报》,大面积地推出了“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如同疯狂燃烧的星体,在风烟滚滚的中国大陆爆炸开来,它不是白色光的星体,而是声音很大、当量很大的烟花弹,爆炸出了千种色彩万般形态。这时,我正在苏州一个学校读工科…[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03
    2023-11-09
  • 我深信,时间并不仅仅是逝水,一去不复返,某些时间的面孔或波澜是轮回和交叉的,甚至可以重现。至少,我们可以通过回忆,通过梦,通过语言来实现其中的一部分,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那也足以显示时间的复杂性和温情的脉络。比如此刻,也是10月的初日,我坐在书房,却与32…[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23
    2023-11-09
  • 听说《诗歌报》创刊三十五周年,我有当头一棒感觉,原来我的三十五年也就这么擦着《诗歌报》过去,无声无息。我是看着《诗歌报》创刊的,那年,我二十岁;那时,《诗歌报》真的是一张报纸,《新华日报》大小,《文汇报》大小。记得我正在南京开会,严迪昌老师时任南京大学教授…[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14
    2023-11-09
  • 2015年春天,我在安徽诗人老巢的陪同下,去合肥市宿州路9号,为我的纪录片《灿烂》补拍镜头。老巢也离开合肥多年,完全不知道现在的情况,这让我们在宿州路找了好久,最后穿过一家女性用品商店,在一堵墙壁上,依稀看见写着安徽省文联宿舍几个字的一块老牌子,只能灰溜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323
    2023-11-09
  • 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就是一个诗歌新纪元的开端。1982年考入人文鼎盛的河南大学后,我开始接触到朦胧诗,从北岛、顾城、舒婷,到后来老木编选的《新诗潮诗集》;从全国各高校诗社的社刊,到自己也参与编印的河南大学羽帆诗社社刊《羽帆》(我接任第四任羽帆诗社社长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67
    2023-11-09
  • 1984年10月是一个阴郁的日子,我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皖南某乡村中学任教。突然有一天,学弟、诗友特从学校写信(那时通信工具还较落后)告诉我:《诗歌报》在合肥创刊,试刊号第1期4版头条开了一个安徽师大江南诗社作品专栏,发了四五位同学的作品,真的…[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82
    2023-11-09
  •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一直在乡下教书。最大的爱好和最多的乐趣就是写诗。到了1980年代,有一张对开报纸,虽然它远在天边,却又宛若近在眼前,如同圣殿,让我对它心仪神往,朝思暮想,常常熬更打夜,写诗,抄诗,向它投奔。它,就是《诗歌报》。在我的印象中,《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45
    2023-11-09
  • 1986年至1989年,是大陆现代诗的蓬勃时期,各种诗歌流派纷呈。在北京就有“圆明园”诗社和“幸存者”诗社,在外地诗社更是风起云涌。安徽的《诗歌报》以大篇幅刊载先锋诗歌和实验诗歌,深受当时的诗人、评论家、读者的喜爱和称颂。不知道那几年《诗歌报》的订阅数和销…[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42
    2023-11-09
  • 说起《诗歌报》,我唯有感谢和怀念。从20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我已在诗歌路上走了三四十年,说起和国内联系最多、也最“深刻”的诗歌报刊,首先就是《诗歌报》——它伴随我们这一代人走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诗歌年代。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诉求和诗歌冲动被唤醒…[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07
    2023-11-09
  • “柯大夫诊所”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诗歌报月刊》开设的一个栏目,在当时曾产生一定影响。不记得想法最初是如何产生的,或许是有感于当时评论界流行的西式文风,或许那天身体刚巧有点不舒服去过医院,因事情过去实在太久,具体细节记不起来了。但出于当年刊物负责人蒋维…[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20
    2023-11-09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中国新诗的黄金时代:以朦胧诗面世为标志的中国新诗的新时代开启,然后不过两三年,过渡性的朦胧诗时期结束,“第三代”诗歌出现并迅速成型、定鼎、繁荣。对此,《诗歌报》及改报为刊的《诗歌报月刊》,有着世所公认的巨大贡献,影响广泛而深远…[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218
    2023-11-09
  • 或许是巧合,今年第8期的《诗潮》杂志“朦胧诗以来:中国现代诗精选”栏目重新刊发了我的诗作《大鲸》,这首诗的首发便是1991年7月号的《诗歌报月刊》。当年我写完《大鯨》有一种莫名的自信与满足感,而且相信当时颇具先锋意识的《诗歌报月刊》会予以重点推出。我将此诗…[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93
    2023-11-09
  • 我最早在《诗歌报》发表作品是1985年1月21日,那首诗的题目是《红帆船》——这个题目标志着我那时创作上肤浅幼稚的浪漫主义倾向,但当时我却沉醉其中。半年以后(7月6日)再次在《诗歌报》发表的两首诗延续了这样的风格——《东海英雄剧》《红色发令旗》。两年以后,…[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30
    2023-11-09
  • 1980年代中期创办的《诗歌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经掀起的诗歌热潮,恐怕是新诗历史上少有的现象。当年《深圳青年报》同《诗歌报》联合举办的大展,展出许多在当时看来非常奇怪的诗作与诗论,也受到了各种不同的批评和议论。我因为在全国诗集评奖会上同当时的《诗歌…[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44
    2023-11-09
  • 时光朝前奔,从不顾忌人的感受,如梭岁月里,一不留神就成了半百老头。读书之余得闲之时,喜欢写些零碎文字。当靠在沙发上来个舒适的葛优躺之后,埋伏在那年那月的人与事,就从旧时光里跑出来,跟我搭讪。忍不住起身打开电脑,手和键盘一番亲密接触之后,那些带着青春记忆的文…[浏览全文][赞一下]

  • 0/28110
    2023-11-09
  • 我是1992年2月春节过后,得益于时任《诗歌报月刊》主编的蒋维扬先生的信任与操持,由安徽马鞍山市第五中学被借用到该刊任编辑(之前二年,也就是1990年2月,《诗歌报》已由报纸改为月刊出版,虽有编制,但省文联一时调动较难)。从此,我在该刊兼职任编辑前前后后达…[浏览全文][赞一下]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