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专题页父亲
有关父亲的文章
  • 文章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35091/0
    2023-11-09
  • @王玮一我三岁那年,父亲不见了。奶奶和母亲说他去很远的地方打工了。母亲养了百十只鸡、鹅和两头猪,除了自家的田地外,又租种了别人的五亩地。奶奶腿脚不便,帮不了母亲干活。母亲常常要到十五公里外的镇上买饲料,几十斤的饲料压着瘦小的母亲,已经快累瘫了。有一天,母亲…[阅读全文]

  • 30566/0
    2023-11-09
  • @燕茈父亲为了操持这个家,可谓是操碎了心,什么能挣钱他就干什么。父亲有一项工作,“捡金”(捡骨葬,复葬形式之一),这在乡间是被称作“仵作”的下贱行当。亡者以薄木材料为棺,浅埋入土一二尺,以使尸体快速腐朽。三五年后(只取单数),子孙在八月初一这一天请人揭坟开…[阅读全文]

  • 30651/0
    2023-11-09
  • @南在南方谁去汉口接到电话之后,父亲就开始训练母亲,训练内容很简单:红灯停,绿灯行。还老念叨着一句话: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母亲走着走着就走神了,这让父亲很生气。父亲说,你晓得啥是车祸不?你不顾惜自个,回头你还要接送孙子哩。父亲这样一说,母亲就打起…[阅读全文]

  • 30588/0
    2023-11-09
  • @涂云黑蝉卖豆腐的哑巴父亲辽宁北部有一个中等城市,铁岭,在铁岭工人街街头,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你都可以看到一个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那声音是我的。那个老头儿,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个哑巴…[阅读全文]

  • 31112/0
    2023-11-09
  • @秦芦花徐辰星站在高高的书架前,敬畏地仰头望着那个方方正正的鸦青色木匣子。他太小了,站在偌大的书房里,就像一片羽毛落在浩瀚的海面上。“这是朗德海,”父亲用充满赞叹的目光看着木匣子,告诉他,“世界上第一台烂片识别器。”父亲告诉他,电影在一百多年前实现了大规模…[阅读全文]

  • 29813/0
    2023-11-09
  • @张亚凌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们姊妹几个团坐在老母亲烧得热乎乎的土炕上围着她动员她养个宠物。“养只狗吧,你总是胆小,我不在还能给你壮胆。”父亲马上响应,“就给你妈养条狗。”“养猫。狗太凶太吵,来个人都得训几声,费神劳心的。”母亲有不同的意见,“就养猫,乖巧乖…[阅读全文]

  • 29812/0
    2023-11-09
  • @朱迅父亲于我是极特殊的存在。小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谁。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作为新华社记者的父亲就被派驻海外。上幼儿园了,每当小朋友问我父亲在哪儿,我总会跺跺脚:“就在脚下,地球的那一边。”上小学后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两个姐姐去机场接一个叫父亲的人。一…[阅读全文]

  • 29802/0
    2023-11-09
  • @林子传销惹的祸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有三个,我上面有两个姐姐,我是老幺。我很小父母就出去打工,以往,他们是半年回来一次,可那一年都到年底了,他们还没有回来的消息。后来,听村里的人说起,我爸妈是被骗去搞传销了,把之前家里的积蓄全部卷了进去…[阅读全文]

  • 29545/0
    2023-11-09
  • @五十块一作为一个健身猛男,我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家里的人全部到客厅集合。等人到齐之后,我把包往地上一丢,大声对大家说:“朋友们,必须要让你们看一看我这两个月练的肌肉。”说罢我脱掉上衣,摆出健美运动员的经典pose,等待大家的掌声与赞美。我的姐姐们非常…[阅读全文]

  • 32417/0
    2023-11-09
  • @刘云芳一整个秋天,父亲都开着三轮车在田地和各家的院落间往返,好像村庄最鲜活的血液。他一进村庄,留守的老人们便向一个地方聚集,他们一起给父亲倒在某个院落里的棒子剥皮,再编成一条长龙。父亲攀上颤悠悠的简易木梯,从人们手里接过这条“长龙”,把它围在一根倚着房子…[阅读全文]

  • 75141/0
    2023-11-09
  • [阅读全文]

  • 53860/0
    2023-11-09
  • 文/康辉每每想起父亲,我便会联想到高考那年的事,如果没有父亲的奔走,我的人生必定要被改写。当年我读书的时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高考考学生,录取考家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当中的纷繁复杂,远超出十几岁孩子的社会经验范围。可以说,当年高考录取的过程,着实是…[阅读全文]

  • 39153/0
    2023-11-09
  • [阅读全文]

  • 35959/0
    2023-11-09
  • 文/贾平凹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我的作品从来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阅读全文]

  • 35855/0
    2023-11-09
  • 文/潘向黎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接着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阅读全文]

  • 37554/0
    2023-11-09
  • 文/婉兮今年我才意识到,我的爸爸,那个半辈子陷在泥土里的老农民,不是一个粗人。我的旧手机下放给了他,装了微信,他开始使用朋友圈,赶上了时代潮流。盛夏时节,他在朋友圈放了一张图,蓝天白云下的荷花盛放,是他亲手种的。照片上方配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阅读全文]

  • 37934/0
    2023-11-09
  • 文/薛小玲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们兄弟两个跟着父亲过,他是老大。他从小就和父亲不亲,甚至有点怕他,可能因为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也可能因为他生性孤僻自卑。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手掌上那根无名指,可有可无。和活泼的弟弟比起来,他安静得可以让人忽视,也真的…[阅读全文]

  • 39404/0
    2023-11-09
  • 文/贝礼中贝聿铭,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2…[阅读全文]

  • 39255/0
    2023-11-09
  • 文/任正非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一上世纪末最后一天,我总算良心发现,在公务结束之后,买了一张从北京去昆明的机票,去看看妈妈。买好机票后,我没有给她打电话,我知道一打电话她一下午都会忙碌,不管多晚到达,都会给我做一些我小时候喜欢吃…[阅读全文]

  • 39510/0
    2023-11-09
  • 文/宋桂奇1901年春节,8岁的梁漱溟从长辈那里得到一串压岁铜钱。一日,他打算拿钱去买小人书时,却发现钱不翼而飞了,于是,就吵嚷着四处寻找,没有下落后又哭闹不休。对此,父亲梁济却一直在埋头读书,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第二天,梁济无意间看到铜钱被吊于院中一…[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