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春父亲48岁时在一场车祸中大难不死,但双腿致残,坚持拖着假肢继续工作到退休。他一生遭罪很多,但天性开朗,是个快乐有趣的老头。父亲生前一直喜欢照相。数码照相机刚出来不久,我妹就送他一个,后来,更新换代,又送一个。那相机手掌心那么大,操作简单,按完快门就能…[阅读全文]
陈前阳这个春天,父亲走了。我时常这样想,作为村上一个卑微的农民,在故乡的块块良田里,父亲他使了多少力气,磨破了多少衣衫,流下了多少汗水。这些年来他收获的粮食,劳动换回的薄与厚、功与过,天知晓么?地明了么?人常说:“厚德传承,行行都在续写大爱永驻故土;善意涌…[阅读全文]
刘莉小时候,经常问父亲大庆的白鹤冬天都去哪儿了他说,去南方了南方的哪儿啊他说,南方很大、很大大庆的白鹤,原来都去了父亲的老家——安徽省一个叫菜籽湖的地方这是几位跟踪白鹤的人今天,在电视上说出的秘密五十五年前的冬天父亲从菜籽湖畔起程急着到北方来,要参加一场石…[阅读全文]
郑能新父亲拥有一杆如尺的旱烟杆,铜头子,玉石嘴。烟杆子是指头粗细的水竹子做成的,圆溜溜的,泛着紫红紫红的色泽,光可鉴人。母亲后来跟我说她嫁到郑家,父亲就这唯一的家产。母亲还说:“那是郑家的传家宝哩!”是的,这烟杆传到父亲手上已是第三代了。父亲视它如同家珍。…[阅读全文]
■赵富老家房后,有一片杨树林,是父亲留给我们的“遗产”之一。在家乡,乡亲们管树林子叫树趟子。当我家房后的杨树林长成一人高时,父亲便开口闭口把“后杨树趟子”长在嘴上。记忆中,我家的老宅是两间房,在道北。那个年代,屯里的房身地宽敞。从前房檐到大道足有150米,…[阅读全文]
■王秉傍晚时分,天已擦黑,想下雨又下不来雨的天空,有点闷。这个时候,只有父亲一个人闷闷坐在堂屋正间,也不开灯,他静如雕塑一般,端坐在椅子上,拉起了二胡。二胡的调子充满惆怅,充满悲怆,在近乎停滞的空气中蔓延开来。这时,我就坐在房檐下,也不出声,静静地望着院子…[阅读全文]
■冰客父亲一生驾了五只船,近二十年的船工生活。父亲几岁时,父母便谢世了。父亲弟兄二人被远房一个同姓的父辈收养了。他们膝下无子,收养父亲弟兄二人,如同亲生儿子一样,百般喜爱。后来父亲结婚成家,之后生下了我们弟兄二人。土地下户之后,我的母亲不幸去世,国家政策开…[阅读全文]
■葛云飞这个春节,借着走亲访友的引子,父亲又端起了酒杯。虽然没有觥筹交错般热闹,但也让他那馋酒的胃得到一点满足。半年前,由于突患心肌梗塞,父亲不得不戒酒。亲戚朋友们知道他的状况,也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对他劝酒。但由于过节,父亲有充分的理由贪上一杯。看着父亲喝酒…[阅读全文]
■刘惠生我的父亲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基地玉门油田的第一代石油工人。早在1941年,玉门油田建矿初期,父亲由当时的重庆油矿局奉调到玉门油矿工作。父亲的职业是汽车司机,当时的车况、路况都很差,条件十分艰苦。通常都是半夜三四点钟起来用喷灯烤车,发动车辆是靠摇把人工手…[阅读全文]
■周绍义父亲的诺言■周绍义升腾版画/王洪峰作多年后,父亲仍然清楚记得,当时队长老洪要回家探亲,走前很不放心,又不得不把钻井队上的工作交给了父亲。老洪千叮咛万嘱咐,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于得跃,记住了,这段时间你千万别捅啥娄子,平平安安地干到我回来就成。父亲答…[阅读全文]
■盛江我的父母二十多岁时在江汉油田参加工作,后来辗转于吉林油田、华北油田工作,最后在华北油田退休,可以说是老一辈的石油人。我家姊妹三个都是在油田出生和长大的,是名副其实的石油娃。七八十年代的油田,生活条件艰苦。记得家里做饭都是烧原油,每到做饭的时间,空气里…[阅读全文]
■尚长文钻工版画/王洪峰作一1949年的10月,金色的秋天挂满一朵朵吉祥的红云,驻守在汉中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黎明。钟声响起,哨位上岗放哨的父亲,看一眼黎明中宁静的古城,激动的心充满了对未来新生的热切向往。那些天里,古老的汉中也比任…[阅读全文]
母亲又穿上了那条鲜红的、胸前绣着凤凰的旗袍,凤凰是用五彩棉线绣的,周围用金线钩边,整只凤凰在耀目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栩栩如生。她散落着头发,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微微向左歪斜着头,然后一下又一下地梳理着就要垂落在地上的长发。我喜欢母亲的头发,像黑色瀑布…[阅读全文]
父亲和儿子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做父亲的总是比儿子知道得多吗?”“是的。”“蒸汽机是谁发明的?”儿子又问。“瓦特。”父亲得意地回答。“那么,为什么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蒸汽机呢?”什么也不说爸爸:“宝宝,如果我像你那样,手这么脏就去吃饭,你会说什么?”儿子:…[阅读全文]
李代金他上中学了,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他喜欢画画,总是急着做完作业就画画。父亲看在眼里,很是无奈。有一天,父亲就问他:“你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呀?”他说:“我当画家呀!”是的,那个时候他就有自己的理想了,他想当一名画家。父亲听了付之一笑。当画家,谈…[阅读全文]
晓君父亲节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感恩父亲的节日,节日里有各种庆祝方式,可以给父亲赠送礼物,也可以家族聚餐。节日来源19世纪末期,华盛顿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里,威廉·斯马特先生的妻子在生育第六個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妻子过世后,威廉·斯马特先生承担起抚养、教…[阅读全文]
尽管父亲很慷慨,每个星期都要给刘阳几十块零花钱,但刘阳却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每次他都把父亲给他的钱又转手交给了母亲。刘阳知道父亲不容易。尽管每天父亲都早出晚归,就像那些上班族一样,但父亲却早就失去了工作,他现在所从事的,是人们瞧不起的“捡废品”。虽然父亲很努…[阅读全文]
刘彦才老邱爱好旅游,全国的名胜古迹几乎都游遍了,又把目光投向国外。他老早就想着去国外看看,自己年事已高,得有人陪着去,可儿子小邱工作太忙,一拖再拖,始终不能如愿。近日,社区服务站搞全民体检,老邱被儿子小邱带着去了。一周后,通知家属去拿检查结果。小邱看了老爸…[阅读全文]
焱燚朱老汉过六十大寿,儿子朱放举带着老婆刘脆红回到乡下老家祝寿,摆了6桌酒席,老亲戚们都来了,好好地热闹了一番。收的礼金1万多元,被刘脆红二话不说地放进了包里,朱老汉张了张嘴,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早上,朱老汉把左邻右舍的两个老伙计叫来喝酒,昨天借了他们家的…[阅读全文]
张东利老吳的儿子小伟今年要结婚,婚期定在5月1日,眼看着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就要到了,可老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老吴现在是三代同堂,他夫妻二人、老父亲和儿子小伟4口人住在3居室的老房子里,本来小伟结婚要买新房子的,没想到妻子去年一场大病把他攒了半辈子的钱花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