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专题页激情
有关激情的文章
  • 文章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31732/0
    2023-11-09
  • 黄自华一中篇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是以高士林个人的乡土经验成就的一幅水乡泽国乡土文化生活的浮世绘。他之所以如此深情地讲述着乡村的故事,是因为他的祖先、亲人、血脉、情感、记忆、经验,所有这一切的“根”都在苍茫的水乡深处。拒绝或者切断这条“根”,就有可能让他失…[阅读全文]

  • 26492/0
    2023-11-09
  • 刘波要谈论柳向阳,相对于其他一些诗人来说,更富有挑战性和进入的难度,倒不是因为他是诗歌原创与诗歌翻译上的双枪手,而是在于他这个人本身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古今中外之书,他皆涉猎,这种阅读的广博让他获得了宽广的视野,对于有着浓郁知识分子气质的柳向阳来说,这也是再…[阅读全文]

  • 25470/0
    2023-11-09
  • 刘丽梅关键词:任氏李娃美惠情理摘要:在唐传奇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任氏和李娃显得别具一格。她们不仅凭借超凡的美貌、多情赢得了男性的爱慕,而且以贤惠和理智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为所爱的人赢得了社会地位,可谓美惠情理兼备的完美形象。与前代小说相比,唐传奇在中国文学…[阅读全文]

  • 23152/0
    2023-11-09
  • 梁向东芳菲四月天,空气里弥漫着春的气息。湖南省博物馆。省内一座最高规格的展览场所。观者云集,刹那间只听牛角齐鸣。锣鼓震天,一群土家汉子身穿草衣,伴随着热情奔放的鼓点节奏,跳起了粗犷厚重的茅古斯舞,酣畅淋漓的表演令观众为茅古斯舞的独特韵味所折服。一场以湘西最…[阅读全文]

  • 24347/0
    2023-11-09
  • 摘要:《鄂伦春族审美文化研究》综合第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多学科整合,建构鄂伦春族文化的美学研究,推动少数民族文艺学和美学研究的构建与发展。作者通过鄂伦春族审美意识、审美传统和审美意蕴的分析,探索鄂伦春族历史审美观与生态美学思想,建构民族审美文化符号与跨文化认同…[阅读全文]

  • 38026/0
    2023-11-09
  • 程继龙摘要:郑小琼把自己在南方打工的创伤性经验,转换成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这成为她写作的一个强劲、持久的心理动机,使她坚信诗歌写作必须上升为对整个时代生活的记录,而且最终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由此也决定了她诗歌的表达方式,即在修辞层面上倚…[阅读全文]

  • 34256/0
    2023-11-09
  • 吉洛打则记得小时候,常能听到大人们夸赞布拖的坝子和阿都彝人的蛮气直爽。后来慢慢知道了布拖被冠以“中国彝族高腔、银饰和朵洛荷之乡”,去年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向往了很久,终于可以实现夙愿。去年七月间,带着兴奋的心情,我踏上了去往…[阅读全文]

  • 26518/0
    2023-11-09
  • 文丨素素隐匿的激情(散文)文丨素素素素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大连日报高级编辑。散文集《独语东北》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集《张望天上那朵玫瑰》获“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现已…[阅读全文]

  • 20398/0
    2023-11-09
  • 朴宗晖天啊!只剩一百天了!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老班凭借一米六五的身材,努力踩上凳子,摇摇晃晃像个不倒翁,硬是把这高考倒计时的日历挂在高得遥不可及的地方时,我慌了:只有一百天了!怎么办?我好像还没有准备好……为了让903在百日誓师大会上争风头,一贯低调、身为班…[阅读全文]

  • 15421/0
    2023-11-09
  • 李红军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中心小学用赞扬的声音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李红军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中心小学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阅读全文]

  • 24855/0
    2023-11-09
  • 田凌云创作就像我的生命,我活着是因为它还要进行,它进行是因为我还要活着。如今写诗已有两年半时间,我的诗歌理论系统随着我的阅读和思考也慢慢成长,愈发成熟与完善。我常常半夜梦到自己写出诗或者得出不错的诗歌技巧,就会马上逼自己从梦中醒来,记到我的诗歌本上,这是我…[阅读全文]

  • 29234/0
    2023-11-09
  • 程德培要对夜晚充满激情张楚小说创作二十年论程德培W.H.奥登在《纪念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挽歌中这样写道:“他让我们大多数牢记,要对夜晚充满激情。”在弗洛伊德职业生涯早期做连载作家时,曾引用诗人席勒的话来讨论过文章的写作原则。席勒说,一切都要保持开放,让故…[阅读全文]

  • 30165/0
    2023-11-09
  • 杨志学在诗歌写作貌似无门槛、诗歌的标准愈益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今天,诗歌文本的成败优劣以及诗人天赋的有无、才情的多寡和境界的高下,依然是一种客观分明的存在,并不会因尘世的纷繁、喧嚣、混杂而消弭了应有的界限。诗人因其作品而存在。文本摆在那里,成为批评的依据。方严…[阅读全文]

  • 30961/0
    2023-11-09
  • 陈子铭“文化人”是李兆炳在红一军团流传的大号,罗荣桓给取的。过了半个世紀,军团政治部的战友还记得。罗荣桓的政治部汇集了众多文化人,他自己也是,不知为什么,李兆炳独得这个大号。1932年,二师毕业生李兆炳加入红军。那时,他是小学老师,23岁。有平淡但稳定的生…[阅读全文]

  • 26583/0
    2023-11-09
  • 陈思慧喜爱梁衡,是从读到他的《大无大有周恩来》这篇散文开始的。当时我正被周秉德写的《我的伯父周恩来》这本书感动得热泪盈眶,刚好读到梁衡的这篇散文更是潸然泪下。从此无可救药地迷恋上他的所有人物散文。后来开始关注梁衡这个散文家,才知道原来他还是新闻理论家、科普…[阅读全文]

  • 31086/0
    2023-11-09
  • 黄雅丽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者对你有着特殊…[阅读全文]

  • 22258/0
    2023-11-09
  • 吴非【适用话题】教育心理健康关注对不幸事件,人们没法说“如果”。不过,如果换一种思路,不在他十八岁时高度赞扬他,而是在他八十岁时告诉社会“他十八岁时的见解就不同凡响”,也许更有教育价值。但是,社会和媒体能克制住急切的欲望,学校和师长能那样安静地等待吗?在当…[阅读全文]

  • 25162/0
    2023-11-09
  • 一在二十世纪初,作为艺术之都,巴黎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全欧的青年艺术家。仅从绘画领域来看,毕加索、勃拉克早在1900年便到巴黎;杜尚、布朗库西、阿尔普也在1904年到达巴黎;克利在1905年到巴黎;康定斯基、格里斯、塞凡里尼在1906年到巴黎;夏加尔在1910…[阅读全文]

  • 24841/0
    2023-11-09
  • 陈陈表现主义的激情(外一篇)陈陈表现主义应该是比表现主义理论和流派更久远的艺术精神,表现主义(狭义上说即是表达的欲望)应该是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艺术意志,这我们可以从德国文艺理论家沃林格那里得到启示。人天生的表现主义倾向,就像尼采所说的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阅读全文]

  • 26913/0
    2023-11-09
  • 11月17日晚,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落幕。过去一个月,全球演藝界、艺术收藏界人士竞相在上海舞台登场,全球文化在上海激荡交融—42台、97场“好戏”轮番上演,数十台国际艺术大展精彩纷呈,力推这座城市全力向“亚洲演艺之都”和国际文化大都市跃升。《上海艺术…[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