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云画家丰子恺说:人有三种生活,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对应这三种生活的,分别是物质、艺术与宗教。文学无疑属于第二个范畴,而诗歌的魅力又是独到而无穷的。在这个世界上,诗歌迷住了很多人,毫无理由,毫无征兆。我和散皮都在其中。最早看到散皮这…[阅读全文]
■王岩创意写作:源自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王岩一、研究现状:犹疑在“创意”和“写作”之间在仔细检视国内外创意写作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之后,我们发现,创意写作的真正要义乃是——“回到写作本身”,发掘出写作,这一人类最切己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必然性、必…[阅读全文]
周明全张燕玲有两支笔——文学批评和散文创作。在创作之外,张燕玲还是一位职业编辑,但从她的文学批评理念看,她主持近17年的《南方文坛》,或可理解为是她文学批评的外延和批评理念的践行。张燕玲1963年生于广西贺州,1984年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大学期间,她创…[阅读全文]
旧时锦奶奶手里拿着青菜,她将发黄不能吃的菜叶撕下,丢进垃圾桶,又将那棵菜从上到下细细检查一遍,才把它放进洗菜篮。我察觉到,她的视力明显衰退了,即便戴着老花镜,她与蔬菜的距离也极近,仿佛一位科学家在观察培育出的新品种。我眼睛有些发酸,不由在心里再次感叹,时间…[阅读全文]
丰子恺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覆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阅读全文]
不同情有一次,我与男友去旅游,一名小贩在我们身旁兜售纪念品,他对我说:“身材苗条、脸蛋漂亮的小姐,买一件纪念品吧。”我见他蛮可怜的,便叫男友随便买一些东西。誰料男友拒绝说:“爱说谎的人,不值得同情。”甩锅高手我曾经有一个同事,每次他把事情搞砸时,都会对顾客…[阅读全文]
开话四爷:这些年,你很火,与你有关的小说文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三亿余字,由你充当男主的电视剧收视率都頗高,你的周边产品甚至使故宫博物院也跟着赚了一把。我最初对你的认识,不是源于任何可考的正史,而是始于评书,在说书人的口中,你暴戾而无情,弑父夺权,那个流传颇广…[阅读全文]
跳楼员工值得同情“穷二代”对自己的社会期望值很高,但社会评价很低,心理抗击打能力很差,情绪落差比较大,又非常悲观、失望,加上竞争激烈,最终就会在这种难以承受的压力下崩溃。———王灿海在富士康的厂门口出现了一支“老年武工队”,肩扛假枪,上有标语:跳楼不如跳槽…[阅读全文]
慧诗是个有同情心的女孩,因为太有同情心,差一点被害。她的上一个男友是在网络上认识的,署名叫“伤心的小李”的男生,说自己失恋了,他对女友好到什么都给她,前女友却移情别恋,让他很想自杀。慧诗怕出人命,只要有空,就传讯息安慰他,答应和他见面。一见面,慧诗有点失望…[阅读全文]
丰子恺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闻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辨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阅读全文]
陈全忠1998年,柴静辞了电台主持的工作来到北京。那时她还不是央视的名记,她正处于失业中,每天逛图书馆,希望在报刊中找到一两条招聘记者的信息。有一天,柴静捡到了一本很破旧的杂志,但封面的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她的目光。一个女孩从背后搂着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的照片—…[阅读全文]
李德裕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胸部,于是它捂住伤口摇摇摆摆地回家。一路上遇到其他的猴子就出示伤口,以博取它们的同情,猴子们为了表示关怀,也都拨开它的伤口,仔细地检视,并且七嘴八舌地建议它如何治疗,于是原来的小伤口逐渐变成了大伤口,并且严…[阅读全文]
大江健三郎我毫无保留地写这件事,是需要勇气的——一种令人悲伤的勇气。家里的人,特别是我,有时会无意中对有残疾的儿子按捺不住火气,现在有时也这样。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医生、护士以及理疗人员、精神疗法专家,他们也有对患者生气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去克服这种情绪的呢?我…[阅读全文]
张浩军德国学人汉宁·里德(HenningRitter)在二○○四年发表了一部畅销一时的哲学随笔集《无处安放的同情:关于全球化的道德思想实验》(NahesundFernesUnglück:VersuchüberdasMitleid,直译应该是《近与远的不幸:…[阅读全文]
金衡山+孙璐二○一六年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越南裔美国作家阮越清在接受采访时,对用“美国梦”这个说法来形容他在美国的事业有成颇为反感。阮越清出生在越南,一九七五年西贡被攻占,他随父母亲到了美国,他父母辛苦劳作,开店创业,努力培养两个孩子,他哥哥后来成为了著名…[阅读全文]
王文欣内容摘要: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特殊背景,使女性作家群体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俄国幽默‘王后”苔菲,以及“俄国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似乎这两者之间看不到任何共通之处:苔菲自称契诃夫学派的学生,阿赫玛托娃则高擎“反契诃夫”的大旗;苔菲以…[阅读全文]
魏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阅读全文]
章美锦阅读曹卫东先生《果真爱,就不要假爱》(《读书》二0一七年第一期),我似乎体验到《读书》杂志的风格。作者以文字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启迪读者。一本好书或一篇锦绣文章,总是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或许,这正是读书(以及我热爱的《读书》杂志)的魅力所在。无论谁跟谁…[阅读全文]
齐伟读李增茂先生“深感不能苟同”艺术与伦理对峙的短文(《不能一厢情愿》,《读书》一九九五年第七期)后,虽没有亦“深感不能苟同”,终觉胸中不畅,顾城事件以来积聚于心中的一些浅见便想一吐为快。顾城杀妻自戕无疑构成一种社会现实行为,关涉法律和伦理道德,但它同时也…[阅读全文]
张介明日丹诺夫作为主管文艺的苏共中央书记,在苏联当时的一系列文艺整肃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但作为那个极端严峻的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也是一个可悲、可怜和可叹的角色。尽管他的批判左琴科、穆拉杰里的文章显得如此颐指气使,专横粗野,不可一世,就象王蒙写到的那样,…[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