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楚天摘要:《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最让人震撼又最让人怜悯的。鲜明的性格特征是由人物关系来体现的,本文以蘩漪与周朴园,与周萍,与周冲的关系来剖析她极端的性情和必然的悲剧命运。关键词:蘩漪;雷雨;行动;悲悯中图分类号:12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阅读全文]
李星星摘要:本文主要谈到笔者自身的一个心灵状态,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获得一些人生的哲理,其中涉及到了对理想的追求,在逐梦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大的内心,需要更多的勇气,在追逐的过程中也需要学会放下。关键词:心灵;理想;人生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阅读全文]
张艺凡(南开大学,天津300192)寻找心灵的栖息——浅谈王维诗画创作的启迪张艺凡(南开大学,天津300192)本问从个人的阅读体验出发,探讨王维诗歌创作中对自然山水的独到感受,渲染的深长悠远意境耐人寻味。在王维绘画作品的欣赏品味中领略画中之意,含蓄而丰富…[阅读全文]
杨晓梅(重庆市南川区文凤小学,重庆408400)巧用幽默点亮学生心灵之灯———浅谈幽默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杨晓梅(重庆市南川区文凤小学,重庆408400)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提供愉快的氛围,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阅读全文]
曾平(江西萍乡市第三中学艺术组,江西萍乡337000)超越视觉放飞心灵曾平(江西萍乡市第三中学艺术组,江西萍乡337000)出于对“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常识的误解,我们曾不经意地把美术作品的视觉性导向了物质性,忽略了其内在的主观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等精神性质…[阅读全文]
肖海珍摘要:本文以何其芳延安时期的心路历程和创作轨迹为审视对象,通过解读《夜歌》来探究何其芳在特定时期的诗风转型和精神蜕变。关键词:夜歌诗风转型精神蜕变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63-01何其芳在《…[阅读全文]
摘要:本文通过马蒂斯和莫奈绘画意识的提醒,通过具象表现绘画风格和超现实主义的视觉现实,揭示出画家之所以能把视觉意象,变成音乐家的听觉境界,就因为画家搞懂了线条、色彩、块面的结构,可以化身为韵律、音节、音阶的结构。从而详尽论述少女画家不定风创作现象中表现出的…[阅读全文]
覃远坤中图分类号:I5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276-01“所有大人都是孩子,只要你未曾遗忘”。经历过的人都明白,高三是紧张充实的一年,是既清醒又糊涂的一年,是在“学一考一学一考”中不断往复的一年。学生由刚刚…[阅读全文]
赵芮妤摘要:《麦田》,作为中国当代纪录片的翘楚,最坚决的恪守了纪录片客观公正的原则。影片大量的使用中性镜头,创作者试图不在影片中流露出任何情感倾向,时刻保持者自己的客观立场,将表达主体的各个方面展现给观者,让观者自行去判断。本文通过对《麦田》和《三十二》两…[阅读全文]
柏洁摘要:具象雕塑是当代雕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似乎在当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超现实”理念作为雕塑创作的表现手法之一,得益于“以心灵来体验客观的真实”为观点的发端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超现实主义”文学艺术运动,它的观念精髓对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已成为…[阅读全文]
奎小玲摘要:甘肃小说“八骏”之一王新军,以扎根西北农村朴实而温暖的写作风格,被评论界誉为“第三代西北小说家”群体当中的代表人物。他坚持“用心灵感知身边的世界,用细小的声音同平凡的生活对话;强烈关注人物内心的变化,慧眼独具地强化人物的角色意识;如雨天花,但闻…[阅读全文]
李春妹摘要:去年的戏剧界都在关注并纪念两位中西方戏剧大师——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他们二人年龄相差14岁,却在同一年(公元1616年)离开了人世,俩人的戏剧才华惊艳了人间四百年,被奉为经典。当然,汤显祖写的戏曲肯定更投合国人的趣味,一曲《牡丹亭》几乎成了昆曲的…[阅读全文]
■刘乐艺2010年秋末,我在《地火》第3期上读了荆淑英的头题中篇小说《宿将袁浩东》,感觉作品气势磅礴而不乏婉转柔丽、创新超越而又内敛着纵向传承,尤其是在石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破了某种思维定势,使主人公袁浩东集创业者、改革者、建设者气质于一身,充盈丰满,清…[阅读全文]
[法]罗曼·罗兰一天,梅希奥踮着脚走进来,没想到发现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他注视了一会儿,一个念头闪过心上:“这是个小神童!怎么早没想到!那我们家要走运了……”当然,他本以为这小鬼不过是个乡巴佬,像他母亲一样。“但试试也没关系呀,又不花钱,瞧!这不是天上掉…[阅读全文]
李良旭韩小冬是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平时几乎很少说话,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将他包裹得严严实实。陈老师从五年级开始带韩小冬这个班,一个学期下来,几乎没有听过他说一句话,有几次下课,陈老师主动找韩小冬说话,只听到他“嗯”“是”几个简单的单词,这让陈老师心里不禁…[阅读全文]
李雪涛简阳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这天下午学校放学早,简阳到了家门口才发现没带钥匙。妈妈也没在家。简阳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在姥姥家一时半晌回不来。妈妈叫简阳去找爸爸。简阳没好气地说:“我才不去找他呢,一见他就烦!”妈妈劝他说:“儿子,不许这样呀,怎么说他也是你爸…[阅读全文]
朱成玉一场雪,使那些龌龊的恶念一下子从冬生脑海里跑得没了踪影。而在那场雪降临之前,冬生的心一直被它们纠缠着。他紧张地尾随在一个女人身后,像个瑟瑟发抖的幽灵。一路上人很多,他苦于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女人走进巷道的时候,天渐渐暗了下来,冬生把手伸进怀里,摸了摸他…[阅读全文]
罗崇蓉摘要:本文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张承志的代表作《心灵史》入手,分析回族小说中所具有的独特少数民族审美特点,并结合作家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反思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与审美特征的界限与延伸。关键词:少数民族;张承志;审美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大多数从民族…[阅读全文]
范婷婷摘要:音乐课程是中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可以丰富学学们的内心世界。小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树立崇高理想,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一些情绪得到释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阅读全文]
崔黎明摘要:模仿“真实电影”的拍摄方法,让拍摄者参与儿童纪录片拍摄过程中去,从而让拍摄者通过人为的环境理解孩子隐藏的内心世界,帮助孩子成长,通过促成非常事件发生反证儿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准确性,最后让拍摄者化身为引导者对孩子进行教育。关键词:儿童纪录片;真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