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平守望乡土的心灵写作——浅谈梁刚散文、诗歌及小说创作◎黄光平在红河乃至云南,守望乡土的梁刚一直耕读不辍,在滇南一个叫新瓦房的小山村,读书和写作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梁刚说:“坚持耕读,令清贫的我,感到生活的从容和美好。耕读给我庸俗的左顾右盼的生命注入了…[阅读全文]
吴佳骏午孩他是一个孤独的、沉默的、可怜的、忧郁的孩子。他可能八岁,也可能九岁,但肯定不会超过十岁。他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是最令他伤心的一件事情。当他懂事以后,他知道从天空中飞过的鸟儿有自己的名字,在春风中摇曳生长的花朵有自己的名字,匍匐在地上的嫩绿或枯黄的野…[阅读全文]
王春林或许与我的孤陋寡闻有关,我最早知道李洱正在从事一部新长篇小说写作的时间是2011年,但实际上,按照李洱自己关于这部作品竟然耗费了整整十三年时间的说法来推算,他开始酝酿这部长篇小说的时间,最起码要早到2005年。由于此前他的长篇小说《花腔》和《石榴树上…[阅读全文]
张清华等前言张清华在中国传统的人格范型中,“废人”似乎是比较罕见的,因为中国文化中一方面有着非常颓废的因素——比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比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另一方面中国…[阅读全文]
陈映实如果有人问我,改革开放以来,你最大的受益是什么?我会毫无迟疑地脱口而出,获得了心灵的解放与自由。七十岁的人生历程中,这是最真切的生命感受。我想,与我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人,也概莫能外。回想四十岁之前,我可一直是匍匐在地,低眉顺眼的,不管如何夹着尾巴做…[阅读全文]
何英赵勤是我认识的人当中,对小说最为痴迷的。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十二点左右,她打来电话,跟我大谈门罗、马尔克斯、《恶童日记》语言阅读感受的差异……我是一个视睡眠为生命的人,于是,在她唠唠叨叨说了四十几分钟后还要展开发挥时,打断了她。说,赵勤,你是一个聪明的读书…[阅读全文]
高尔基愛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逃跑时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对其他任何物品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葬身于大火之中。事后,有人调侃他要书不要命,高尔基说:“那是必须的。书籍一面启迪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阅读全文]
佚名@韩寒从左到右分别是我现在、大约十年前和16年前的证件照片。右边,我刚刚开始写小说;中间,我刚刚开始赛车;左边,我刚刚开始拍电影。这是我儿时的三个愿望,也是我生命中的三个重要阶段。而此刻,我只有一个人生感悟: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任凭风吹雨打,不管荆棘密布…[阅读全文]
小李飞笔1.童年的感动2010年6月,朱婀琴趁年假回岳阳探亲。在与父母拉家常时,听说了小时候照顾自己的保姆袁妹如的近况。“你袁大妈在一年前,老伴因脑血栓猝死,现在她自己的身体也大不如前,身边又无亲人照顾。”听母亲说完,朱婀琴的心猛地紧了一下,童年的记忆不禁…[阅读全文]
易中天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为“思想史上的奥林匹克”,并从孔子那里读到了一颗爱心,让世界充满爱,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而于丹是在感悟孔子的《论语》,从交友、处世、修养等诸多方面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也有人说,正是孔子的思想束缚了中国两千多年。那么,您又是如何…[阅读全文]
春野一、星空若是这晚有着星星的夜空阵阵甜蜜的话语搬动月儿的笑容可星星们复制不了月光的长鸣只有人类在复制祈祷的森林中不悔的光阴像自己肚中唧唧咕咕的风帆声靠岸笃信的夜空下笃信公路上的高速是黑暗的风速那眼前车的远光灯是条莫名的路标夜莺曾唱破黎明前昏蒙袅绕的蹊径正…[阅读全文]
岑小沐每次心里默念着“我只吃一点点”的时候,就有种很自信的心理感应:“一点点”的概念,应该等同于全部吧。嘿,你还真别说,最后我果然全都能吃完。婆娑果每次赖在床上看动漫,就觉得川贝贝会来催我的稿子。然后,嘿嘿嘿,编辑和作者的心灵感应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阅读全文]
鲍尔吉·原野感恩的人是一些谦卑的人。或者说,他们出于感恩,因而谦卑。感恩者的脸上笼罩安详之美。当感恩成为心灵的习惯,脸上呈现美而非贪婪,有一句老话叫“窃喜”——偷偷地、暗地里喜悦,大体上可为感恩者写照。他们的喜不为小得,而为大得;不是一时之得,而是时时之得…[阅读全文]
龙秀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彼岸。一个居无定所的人,无论在那个城市居住多久,永远也不能属于那里的一份子,甚至是一个短暂歇脚的匆匆过客,哪一天还得离开。一如逐浪的孤舟,随波的浮萍,飘散的蒲公英,没有根基,没有归依。闲暇的周末,应友人之邀去浦南小酌,从长江路与…[阅读全文]
魏峰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我是说,即便是偶尔,偶尔一刹那的感受,却让你因此不寒而栗,以至于刻骨铭心:在霓虹灯闪烁的都市或者在繁华的乡村小镇,你偶尔抬头去寻找什么的时候——也许是一个梦,一个儿时的梦——你躺在奶奶或者母亲的怀里数北斗七星,看银河星光闪闪…[阅读全文]
黄天书摘要:电影《美丽心灵》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主人公的幻想的三种原型予以完整的呈现,对于主人公的内心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給予观众强烈的震撼。这极大的满足了观众对于电影剧情的需求,同时也是观众更加容易理解以及把握角色形象,使观众获得更加愉快的观影体验。观众在观影…[阅读全文]
韩青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当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了别人,但是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这样的心,丢了,而丢了心的“…[阅读全文]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受戒》虽题为“受戒”,但处处透露着一种时代与个人特有的自由创作风格,其根源于作者自由的创作心境。汪曾祺的创作心境可归为愉悦、恬淡安适、古朴无为,这三种创作心境在其文学创作中有明显体现。关键词:汪曾祺;创作心境;《受戒》;文体风格;自由闲…[阅读全文]
宁家亮我们曾期待相见说着有力的誓言殊不知敌不过时间那时鲜花灿烂那时的我们魅力无限殊不知那只是昨日的照片且莫說永远且莫说海枯石烂珍惜当下那才是缘今日事今日了今日债今日还且不要把依赖拖到明天明天到底有多远那只是看不到的地平线夕阳落下黎明会迎来新的火焰鲜花凋零明…[阅读全文]
王春我向朋友抱怨说:“最近总感觉到心累。”朋友说:“你呀,应该多为心灵做按摩!”“为心灵做按摩?”“是啊,生活和工作繁忙复杂,常常让我们身心俱疲,所以要学会为心灵做按摩。”我按照朋友说的方法,给自己留一段时间,静静坐下来,放上一首轻音乐,然后闭上眼睛,想象…[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