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倩玲摘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阅读全文]
彭俐以心灵为界彭俐对于文艺作品,文艺批评家们各有各的评价标准,各持一杆秤。以政治为标准看重立场,以经济为标准盯着票房,以社会为标准膜拜观众,以艺术为标准技艺至上。因此,一个符合学术学理的艺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成为必要。以心灵为界,是本人揣摩的一个艺术作品评判准…[阅读全文]
张永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由具象不断走向抽象,在这一历程中,画家们从绘画主题、方式、造型、色彩、结构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试验,不断颠覆传统艺术的观念与创作原则,同时改变了绘画史的历史走向。20世纪初期,法国野兽派、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继后印…[阅读全文]
音乐创作谈,尤其对交响曲的创作,是属于长篇大论的文章,要有深厚音乐理论、美学修养与创作实践的人,方能说得透彻。现在就我个人而言,只能以个人在创作中的一些粗浅的认知,谈一些感想而已。又由于个人水平关系,也只能把在创作中的点滴所想所为作些呈述。1交响曲是技术性…[阅读全文]
◇袁桂娥刘继增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两千多年来,在我国最广大地区广泛流传的主要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核心之一是菩萨信仰,常提到的有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其中观音菩萨信仰流传最为广泛。观音信仰是所有菩萨信仰中汉化最彻底的一种,也是整个印度佛教乃至…[阅读全文]
作者:王渊学校: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一“小X,你看看叔叔这次给你带来了什么?”隔着大老远,我就听见叔叔如冬日暖阳般爽朗的声音。我冲出家门,看见一个高大的身影扛着箱子向我走来。这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逢年过节常来我家探望。其人相貌英俊,一张国字脸上嵌着一双宝石…[阅读全文]
一九六八年,即五十年前的中国,发生了一场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这就是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这场运动延续了将近十年,有两千多万知识青年与这场运动有关。十年之后,数字巨大的知识青年通过招工、参军、高考和其他途径,又都纷纷返回了不同的城市。上山下乡运动结束…[阅读全文]
作者:俞敏杰学校:长沙市二十一中心灵上的半山腰作者:俞敏杰学校:长沙市二十一中尼采的诗《处世之道》中这样说:“不要爬上山顶,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是啊!我们何须在山顶俯瞰世界,何不驻足山腰,仰望星空,感受美好?站在心灵的半山腰,我…[阅读全文]
⊙文/张莉杨艳坤李嘉桐等本期栏目主持:张莉当弋舟、张楚、石一枫三位作家的名字放在一起,我们会马上意识到他们都是七〇后,而且在他们的作品里,能清晰感受到一代人文学趣味的纯正,一代人写作态度的诚恳,不得不承认,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代写作者。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更…[阅读全文]
徐鲁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作为非虚构的散文,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原稿。红河两岸和澜湄流域,崇山峻岭,林莽密布;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莽莽群山的皱褶里,是诞生和滋养了边疆民族的创世史诗的地方,也隐藏着生活在这里一代代边疆儿女的生命之谜、生存之谜…[阅读全文]
张荣圣洁的高原、猎猎的经幡、明丽的阳光…在人们的心目中,西藏一定是有神的居住,才美得如此不可方物。这块数千年来被神秘所笼罩的雪域,像是一座架落在人世与宇宙不可言说的秘密之间的桥梁,西藏,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异域的空灵之梦。记得冯友兰先生曾说:“对于自然,总…[阅读全文]
刘大先范稳受访者:范稳,198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中文系,同年到云南工作,现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发表各类题材、体裁的文学作品近600万字,已出版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全文]
沈石溪李秀儿受访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10月生于上海亭子间,祖籍浙江慈溪,汉族。1968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5年应征入伍。沈石溪从1980年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最擅长动物小说。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代表作品有:《…[阅读全文]
·陈允琪陈孝宁1947年生于云南昭通,1982年毕业於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长期从事高校教育和文史研究。先后担任过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长、处长、副校长、副书记、校长,兼任过昭通地区文联主席。现为昭通市文学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昭通书画研究院院长、昭…[阅读全文]
吴金洪冬日的煦阳透过窗户铺撒在桌面上,柔软而舒适,一如桌上呈放的张昆华老师的近作《冰心的木香花》,这本装帧简约而典雅的作品集,淡绿色的封面,透着一股扑面的清新,一株纤细的枝干端头,花团锦簇,一派热闹,此刻,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张昆华老师那和善的面容,谈话间慈祥…[阅读全文]
王人天去年,在昆明参加《边疆文学文艺评论》笔会学习的时候,就听楚雄女作家西木说她在创作一部关于毕摩的长篇小说,当时大家都对这个题材表示浓厚兴趣,认为非常具有价值和意义。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代表。毕摩在彝族文化中扮演着传承者和演习者的重要角色,可以说要研究和…[阅读全文]
王明生2016年8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心灵的守望》,是陈永明继《走过从前》《太阳雨》《倾诉者的留言》《情在天地间》《祭祀虎年》后的一本乡土散文集。该作品集是“第八届冰心文学奖”申报作品。书中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抒情散文、乡土散文四十余篇,由“灵山秀水”…[阅读全文]
饶峻姝一苇,原名杨义龙,他是我关注多年却一直未能下笔言说的大理白族本土作家。他的作品不算多,至今出版的有长篇小说《遥远的部落》《桃李春风一杯酒》《喜鹊窝的秋天》《洱海祭》等,却一直在求新求变,想要抓住他的“狐狸尾巴”实在是不容易。以2016年出版的长篇历史…[阅读全文]
爱因斯坦的行李都是由一名行李员替他寄送,没钱的他只好写纸条来表达谢意。谁知,这张平平无奇的“心灵鸡汤”,后来被拍卖了156万美元(1000多万人民币)。纸条上写的是:Acalmandmodestlifebringsmorehappinessthanthep…[阅读全文]
◎孙建江早安,彼岸的朋友——序桂文亚“思想猫·心灵旅行家书系”◎孙建江我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认识文亚的。其时,正值台湾开放民众到内地探亲初期,两岸交流热络,呈第一拨小高潮,交流会、研讨会、恳谈会,各种各样的会一个接着一个,仅我自己就密集参加过好多次这样的会。…[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