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专题页朱自清
有关朱自清的文章
  • 文章标题
  • 作者
  • 阅/评
  • 日期
  • 23521/0
    2023-11-09
  • 华向娟内容提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从其散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出发,探讨了朱自清散文情景美的特点。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情景美朱自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写的散文,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散发着震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景为情生,作者或…[阅读全文]

  • 24924/0
    2023-11-09
  •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创作主要的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阅读全文]

  • 28576/0
    2023-11-09
  • 陈引奭“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这是朱自清先生《一封信》中颇让人意外,却又饱含深情的独白。深情自不必说。意外却是:台州偏隅于浙东南,素少人知,朱自清先生缘何对其如此倾心?一1922年,朱自清来到台州临海,且去而又来,共有两次。第一次是1922年的寒假后…[阅读全文]

  • 23593/0
    2023-11-09
  • 冯英木扬州文昌中路安乐巷27号,神秘而有故事。这是一个狭小普通的弄巷,也是一个明媚伟大的弄巷。此巷不仅民风敦厚,更因上世纪初曾居住一位有骨气的文学战士而享誉中国。唐人杜牧曾誉扬州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好。朱自清也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阅读全文]

  • 20412/0
    2023-11-09
  • 张先飞自夏尔·波德莱尔以来,文艺家对现代世界体验的自觉探索与勉力塑型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整体建构的核心任务。晚清以降,中国文艺家也参与其中,而国人真正整体性地进行现代中国体验的全新探索与塑型,始于“初期新文学”活动。笔者在《“人的文学”:“五四”现代人道主义与…[阅读全文]

  • 21857/0
    2023-11-09
  • 李颖一、朱自清散文的人格魅力的论述小时候,常听到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故事,心中不免为他的民族尊严和民族气节所感动。再后来,专门学习了他的作品,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才真正感悟到了朱老“人若秋水玉为骨,品若梅花香在骨”的人格魅力。谈到朱自清散文…[阅读全文]

  • 17655/0
    2023-11-09
  • 刘洁作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为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很多学者都已经对他的散文特点做了较多的研究,但大多数集中在散文的辞格方面,而对于音韵艺术还未见过更为详细的论述。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从朱先生的散文的音韵艺术着手,对其文章中所出现的叠音、…[阅读全文]

  • 18998/0
    2023-11-09
  • 张凤杰杨欣烨“一个人的语言修养,是构成他的语言风格的各种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的一切词、一切句式,也不可能对一切同义形式没有一点儿偏爱。人们总会或多或少地给全民词语带来一些个人的理解,增加一些个人的色彩,在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阅读全文]

  • 16992/0
    2023-11-09
  • 叶兆言读朱自清先生日记,有几处小记录让人会心一笑。譬如喝醉了酒,一向拘谨的朱先生会慷慨陈词,对熟悉的朋友大说英语,这是地道的酒后“胡说”和出“洋相”。事后听别人说起,朱先生非常震惊,也非常羞愧。我们都知道朱先生是个认真严肃的人,酒后失态本不足为奇,发生在他…[阅读全文]

  • 20670/0
    2023-11-09
  • 吴晓煜朱自清(1898—1948)的白话诗《煤》,写于1820年1月9日。该诗是我国较早的一首现代新诗,在中国现代新诗中具有代表性意义。诗作不长,共三节,15句,全文引录如下:煤你在地下睡着,好腌臜,黑暗!看着的人怎样地憎你,怕你!他们说:“谁也不要靠近他…[阅读全文]

  • 21788/0
    2023-11-09
  • 吴真“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把人带往远方。”狄金森的诗句固然境界开阔,然而一本书的远方,往往比作为阅读者/藏书者的“我们”更为遥远。在一本书长达数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生命历程之中,人类不过是它们的过客。这样的感触,是被东京大学“仁井田文库”的一本朱白清藏书引发…[阅读全文]

  • 15395/0
    2023-11-09
  • 蔡萌朱自清在《论雅俗共赏》的序言里写道:“本书各篇都曾分别发表在各刊物上。现在将各刊物的名称记在文章的末尾,聊以表示谢意。”寥寥几笔,表明了朱先生为人的品德。很可遗憾的是,今天出版的为数不少的“文集”之类的书,把“文章出处”这一微小的工作给忽略了,读者搞不…[阅读全文]

  • 18305/0
    2023-11-09
  • 一九四六年,我在琉璃厂通学斋古书店工作,那年我二十四岁。那时书店经常向各大学求售书籍,我每周都要到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去送几次书。有一次我挟着书来到清华大学国文系,碰见一位身材不高、目光炯炯的中年人,他微笑着对我说:“你送书来了?”接着他翻看我送去的那些书,…[阅读全文]

  • 23398/0
    2023-11-09
  •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情感真实、质朴自然、语言凝练,文笔清丽,他对形成现代语体散文平易、抒情、本色的风格作出了贡献。他的著名写景散文《绿》,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其感人的形象、秀丽的文辞、清新的笔调,酣畅淋漓地描绘了令人惊诧不已的梅雨潭的美色,以极富魅力的诗情画意…[阅读全文]

  • 19051/0
    2023-11-09
  • 刘菊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评朱自清的《给亡妇》刘菊《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悼亡之作,多是古人诗词。像《诗经·邶风·绿衣》中“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元稹《离思》五首之四中“曾经沧海难…[阅读全文]

  • 17562/0
    2023-11-09
  • 禹正平《荷塘月色》是朱自清1927年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荷塘月色》发表三年后的1930年秋,有个叫陈少白的读者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毫不客气地向这位大文豪…[阅读全文]

  • 19520/0
    2023-11-09
  • 我们熟悉朱自清,不仅仅是因为他那优美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更因为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他以自己的死,无情地拷问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当我知道了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之后,便很想知道,“美国救济粮”是怎么…[阅读全文]

  • 18410/0
    2023-11-09
  • 曾颖等能把朱自清气得活过来的新世纪版《荷塘月色》曾颖编者按:在编刊和阅稿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同是一篇杂文作品,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甚至经过一番激辩后大家还是各自保留意见。我们称这样的作品为“争议稿”。从本期起,本刊开辟“争议稿”专栏,不仅发原作,同…[阅读全文]

  • 28706/0
    2023-11-09
  • 吴光兴摘要:朱自清对中学、大学语文(国文)教学,不仅有长期实践经验,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从这一特殊背景观察,他在清华大学长期开设的“历代诗选”课程,以及在讲义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他的“古诗注释学”,以教学为目的,资料占有的全面性、文本分析的透彻性、与文学写…[阅读全文]

  • 36451/0
    2023-11-09
  • 黄婧周笑涵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三层,分别是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这种在作品结构上的构思被朱自清运用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下简称《桨》)之中,并被鲁迅惊叹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桨》之所以优美动人、魅力常在,是因为作者有意对散文语言进行打…[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