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893 次
音乐列表
我新近出版的《批评的智慧与担当》(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主要是从理论探讨和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当中,来重申学理性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的路径方法,重申学理性批评的文学研究伦理。学理性、学理性批评、文本细读、回到文学本身、做有温度和体贴的文学批...
路文彬“推敲”这一文学典故可谓家喻户晓,不少文献皆对其有所记载,其中计有功《唐诗纪事》如此描述:“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日: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这里提及的贾岛诗...
程光炜如何从韩少功几十年创作之变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楚的线索,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难题之一。蔡翔说:在中国的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是“最具理论家气质的”。他的“二律背反”命题和“寻根文学”的主张,使他对当代文学的理论贡献,并不逊于小说创作。但他心里打鼓:“...
李壮在我硕士论文的致谢词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当我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来到走廊窗边、让植物的火焰充满我的肺叶,我会进入一种思索之中:近处的校园球场、远处的CBD中心和我二十五岁的眼睛之间,构成了怎样一种神秘的对话?阳光、烟草和春日的空气,又是如何在我...
一、《南方文坛》刊发各类关于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文章,欢迎海内外同仁惠稿。二、惠稿一式二份,电子稿以Word格式请发至:nfwt@tom.com;打印稿请寄:530023南寧市建政路28号南方文坛杂志社。并请文末注明作者的姓名、单位、个人邮箱电话...
自从电影漂洋过海落地中国,中国电影就开始吸收本土资源、探寻适合中国国情、打造民族特色电影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与西方电影形成的集中性、集团化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不同,中国电影将触角深入到各个具体的地域省市之中,形成了从中心城市到省市区域全面展开的电影格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得以延伸,以文字记录为载体的传统纸体文献尽管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以录音带、录像带、电影胶片、视听资料存储光盘为载体的音像档案文献资料正以方兴未艾之势,进入学术视野。自然,作为当代影像时代的核心——电影,...
李启军张艾如果说1980年代初,《十天》(1980)、《顾此失彼》(1981)、《春晖》(1982)等电影的出现,已经让人们发现“广西有电影”;那么,《一个和八个》(1984)、《黄土地》(1984)等探索影片的横空出世,更是使人们认识到广西电影...
“贺州作家文丛”共九部作品,包括散文集莫清荣的《回望故园》、如衣的《贺州时光》,诗集罗晓玲的《月光照在黛瓦上》、余洁玉的《云上的沼泽》、林虹的《十万朵桂花》、诗雨的《流经铺门的无名河》,莫伊的长篇小说《回到来处》,以及冯昱的《火又笑了》、王忠民的...
文学作品往往是作家自身的写照,作家常常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借助故事中的人物表现出来,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自传性特征。这一点在那些漂泊在异国他乡的作家身上尤为突出。作为流散作家,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在异域打拼的艰难以及边缘化于主流话语之外、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