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816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爱农
  • 李椿
  • 香灵儿
  • 胡谈
  • DiWan
  • 林沐风

刘锡诚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家,也是中国原始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行者,还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化学者。在学界,不但他的治学成就和贡献常受人称誉,而且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德也常常为人津津乐道。刘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文章里说过这样的话:...

浏览全文 阅读(33189)

王晓珏的《冷战与中国文学现代性:1949前后重新想象中国的方法》(ModernitywithaColdWarFace:ReimaginingtheNationinChineseLiteratureacrossthe1949Divide)讨论的问题...

浏览全文 阅读(33134)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捩点。在地理上,它带来了冷战式的分裂,导致了多重离散、分隔与动荡。在文化上,它引发了歧义纷呈的民族国家、政治文化想象。1949年的分裂是断裂、延续、转折,它是危机也是契机;流亡和疏离的经验启发了去地域化(dete...

浏览全文 阅读(33096)
王尧 季进 主持 2023-11-09 08:48

主持人季进:“后冷战时代”(Post-ColdWarera)是学界对于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两极格局破冰以来新型的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权宜表述,然而在近三十年后的今天,當我们历经了“全球化浪潮”、“互联网时代”、“历史...

浏览全文 阅读(33055)
延宕的南方踪迹 2023-11-09 08:48

1是一种“南方”的观看——远离南方,也来自南方——催促我走进张惠雯的南方故事,如果不曾远离南方,大约也很难生成这样的观看,站在自身之外看待自身。于是我遇见《醉意》,遇见《旅途》《十年》,遇见《欢乐》及更多故事与人,遇见覆着薄雪的草坪,遇见餐桌上的...

浏览全文 阅读(33056)
漂泊、回望与想象 2023-11-09 08:48

移民作家的创作为华文文学补进了簇新的移民经验,同时也提供了异域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不同叙述立场。从1989年赴美至今,严歌苓的文学创作题材从海外华人生活转至20世纪中国本土历史,再延及新世纪城市生活,跨度极大,但其小说内核却始终围绕着“人性”本身展开...

浏览全文 阅读(32984)

引言笔者曾于拙文《追寻华文文学的新标识》(《雨花》2015年22期)探讨《人民文学》2015年3期“海外女作家作品辑”及其相关文学命题,以期关联海外华文小说与当代小说,从而对全球范围内的华文小说主要文本进行整体观照,追寻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学的新标识...

浏览全文 阅读(32931)
困境的罗盘 2023-11-09 08:48

主持人语:今年初,《人民文学》杂志的微信服务号开设了一个评论原创栏目“圆桌派”,赵依和梁豪两位年轻人负责策划组稿,每次一个话题,涉及诸多创作热点,参与撰稿的多为高校在读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编辑以及与话题关联较深的青年作家,他们的论述也许还不够结实严...

浏览全文 阅读(32947)

一口气重读完徐勇近年的小说评论近作,颇有些气喘吁吁、目不暇接之感,纷至沓来的不仅仅是一连串名字,苏童、余华、叶兆言、张炜、韩少功、孙惠芬、格非、贾平凹、阎连科、刘震云、北村、东西、叶弥、田耳、甫跃辉、徐则臣、朱山坡、刘慈欣、孙频……更是令人印象深...

浏览全文 阅读(32891)

诚如洪子诚、刘登翰所说:1980年代后期“‘新诗潮中的实验诗歌、第三代诗的写作,主要在自办的‘民刊上出现。个别由作协等机构管理的‘正式出版物,曾试图接纳不同‘圈子的创作,但很快受到制止”①。对于这段话,还可以这样理解:“第三代诗”虽然主要在民刊出...

浏览全文 阅读(3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