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努力张扬新的编辑理念,一直致力于独特的高品位的学术形象和批评形象的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栏目。主要栏目:我的批评观、文论大家、今日批评家、理论新视界、个人锋芒、现象解读、今日热读、读来读去、港台澳文苑、未来文坛、品牌论坛、本期特稿等。
文集访问量: 6950 次
音乐列表
一直以来,学界关于邕剧史的讨论,多侧重在微观层面描述邕剧的发展脉络,简圣宇教授《民国至解放初期的邕剧形态流变考》①(以下称为简文)在更为宏观的史论层面思考何谓邕剧史,触及了邕剧史的本体性命题,是非常有意义的。然而,简文以剧种名称使用的规范化与稳定...
在中国早期艺术批评史特别是版画批评史上,陈烟桥是一个学术地位一直被忽略的人物。他的这种被忽略,其原因颇有些复杂,直接原因是他本身的学识局限性,加上后半生时间大多消耗在庞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当中,无暇投入专门精力写作,但其深层原因却与他特殊的边缘境遇...
如果要在澳洲华文文学界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作家,那么张劲帆应当是其中一位。批评家郜元宝认为张劲帆的小说因“澳华文学的标准件”齐备而“成为经典”:“在劲帆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澳华文学的经典表述。”①张劲帆的作品涌动着自传体式的人文主义精神,始终定焦于旅居...
时移事往,一个时代乃至具体到某一时段的风云平息之后,历史潮流之中那些未完成的,如果任其延搁荒置,有时也就形同被遗忘的,从集体记忆中遭除名而后付之阙如。个体凭借一己记忆,耿耿一念尝试将所历所见之事一一交代补全,本身也蘊含了某种对话的意向甚至对抗的意...
张琼洁刘俐俐长期以来,当代小说呈现出一种近乎趋同的腔调——非介入式客观性叙述,即作者以局外人冷静、旁观的态度,让故事自然地展开,客观地呈现,以达到“零度写作”效果。如果说此种根源于西方传统的腔调为当代作家所熟稔,那么马步升小说突出的主观性叙述则为...
一说到文学创作的“问题意识”,了解新文学起源的人们应该并不陌生,五四时期出现的小说大都是“问题小说”,当时的作家苦于现实的黑暗及困境,个人的无力及彷徨,以文学的方式来给社会开具药方,爱与美,启蒙或变革。之后描写乡村记忆与现实处境的乡土小说,我想是...
城市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主要以与乡村书写相对照的形态呈现出来。在五四文学中,它既象征着启蒙的光明,又暗含道德堕落的隐忧。及至20世纪30年代,在左翼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城市话语几乎等同于小资产阶级,或者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这种政治意义浓厚的塑形...
一、精致而纯粹的优雅格调我以為,散文的最重要特点是格调怎么样,格调会最终区分散文的优劣高低以及美学品质。范若丁的散文集《失梦庄园》中,流溢出对生活进行美学化处理的极高品质——范若丁以优雅庄重的散文格调、精致简洁的叙事艺术、生动纯净的抒情感和细致深...
一、现代文学的乡土叙事居然延续到了70后作家海飞,吊诡或怪异乎?乡土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存在,鲁迅以降,大家比比皆是,比如沈从文、赵树理、柳青、浩然;1980年代更是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作家,在“寻根文学”之后以各自的风格持续着对乡...
2016年是长篇小说的“丰收年”,诸如吴亮《朝霞》、方方《软埋》、贾平凹《极花》、格非《望春风》、张炜《独药师》、赵德发《人类世》、徐则臣《王城如海》、李浩《父亲的七十二变》、范小青《桂香街传奇》、孙惠芬《寻找张展》、吕新《下弦月》、赵本夫《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