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0650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断翼孤蝉
  • 孤树
  • 孟冰
  • 孤独玫瑰
  • 混沌虚空
  • 周健
鲁迅与郭沫若那些事 2023-11-09 08:48

张贻贝鲁迅年长郭沫若十一岁,有人把郭沫若作为鲁迅的继承者,其实,他俩并世而生,是同代人;俩人“在艺界上工作了将近二十年”,不曾见面,连一封信也未曾通过,但笔墨相讥那点事还是留下了真实的话题。在藏书中,我偶然翻阅一本杂志,读到郭沫若一反反鲁迅之常态...

浏览全文 阅读(23677)
等待尼采 2023-11-09 08:48

叶天尔一这是一个关于漫长等待的故事。从麻省剑桥开车到纽约,大约需要四个多小时。2015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搭伴,准备到纽约玩几天。去的时候我并不情愿,在剑桥有我惦念的人,有诗和远方,而在纽约只有开放豪爽的荷兰妹子,欲望和奢华;一路上我只浸在短信里...

浏览全文 阅读(23655)

胡晓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NationalMall)的最西端,矗立着一座白色的希腊神庙式建筑,里面安放着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坐像,两侧的石墙上镌刻着林肯总统的《葛底斯堡演讲》和《第二次就职演说》。这幢廊柱环绕的方形大楼,便是著名...

浏览全文 阅读(23733)

王晔“年贺状”其实就是日本人传达新年祝福的明信片,印着“谨贺新年”,或是“去年多谢关心、提携,今年还请继续关照”之类的话。我在日本留学时,没有时间和心情上的余裕,通常只在邮局买了带抽奖号码,有“お年玉”的年贺状,在右上格填上对方的地址、姓名,在左...

浏览全文 阅读(23725)

陈华东数年前,旅欧作家万之先生在国内出版了一部名为《诺贝尔文学奖传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的专著,依照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在其序言上开头的说法,作者结集而成的这本书,实则为1974—2009年间二十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一画...

浏览全文 阅读(23698)

李工叶嘉莹教授七十年前就学于顾随先生的课堂笔记,在漂泊异国他乡的变迁中保存了下来,实属不易,并由顾先生的后人整理成书出版,现已六次印刷,足见其分量。书中,顾随先生的讲课风格给人印象尤为深刻,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信马由缰、纵横驰骋,栩栩如生、跃然纸...

浏览全文 阅读(23773)
回眸一惊已百年 2023-11-09 08:48

张雨晴自2015年末“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来,人口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各大媒体跟进报道政策动态自不必说,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与段子也是层出不穷,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实,稍微考察历史便能够注意到,中国的人口问题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浏览全文 阅读(23785)
我们应有的时空观 2023-11-09 08:48

董龙凯近日又翻阅葛剑雄先生文史方面的杂文和随笔集《人在时空之间》,再次感受到时空观念对于我们人类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在书中,葛先生讲述了疆域和版图、传统节日和文化传承、社会与自然、文化遗产与旅游等方面的问题,思想深邃,见解独到。如果细细品味,你肯定...

浏览全文 阅读(23859)

陈国战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最后一章最后一节的标题是“劳动动物的胜利”,这既是全书得出的最后结论,也是她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生存境况的总结,因此,关于劳动动物的论述在阿伦特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那么,何谓劳动动物的胜利?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浏览全文 阅读(23842)

郭建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学术界出现的施米特(CarlSchmitt)热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西方思想文化理论界值得译介的人物和著作太多了,为什么施米特中选?译介者的选择和读者的反应一般都和本土的环境和需要有关,用鲁迅的话说,这叫“拿来主义”,与世界潮流...

浏览全文 阅读(2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