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167 次
音乐列表
龚元《记钱钟书先生》一书中有一封信很有意思,收录在刘世南《记默存先生与我的书信交往》一文中。刘世南对钱钟书的学术造诣甚为钦佩,遂在1977年向钱钟书寄出了第一封信。刘世南在信中谈到现今真正的读书种子太少,名家也不免出错,于是列举了周振甫和侯外庐的...
袁刚(一)革命领袖毛泽东自小熟读古书,从《孙子兵法》到《曾国藩家书》、《曾胡治兵语录》,都自小诵读。毛的母家文氏是读书人家,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曾向表兄文咏昌借阅过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且放在家中读了很久。郑观应很早就提出“商战”,在自序中郑氏说:“...
顾土在民国初年政治舞台上,谁能当权得势登台,可以说并无一定之规。无论有没有文化,有没有功名,有没有背景,也不管有没有门第,有没有财富,似乎都有出人头地的可能,就看机遇、胆识、手腕如何了。当然也有靠命的,比如黎元洪。林林总总的风云人物之中有四位姓张...
柳士同五四运动过去整整九十年了,对这一运动的看法和评价却颇不一致,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来,对“五四”及其所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持有微词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认为这一运动割裂了传统,从而使国人在前进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果真如此么?我们不...
姚越秀近年来,介绍葡萄牙的新书不断出现在北京各大书店,这些外观精美、插图华丽、价格昂贵的新书,都或多或少带有瑕疵甚至硬伤。究其原由,作者们大多不懂葡文,对葡萄牙的历史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参阅英文后执笔成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版部门以营利为目的,...
鲁小俊以当下和古代相比较,如果硬要作出高下判断,其结论无非是“今不如古”,或者“古不如今”,当然若要表述得准确一点,可以加上“就某方面而言”云云。“今不如古”,在中国古人那里属于主流话语,虽然也偶有别样的声音,但不足为大观。例如唐代杜佑《通典》卷...
侯德云伍尔芙谈散文我买过一本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随笔集。记不清是哪年哪月买的。应该读过,或者至少是读过几篇,但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最近偶然拿起来翻翻,读到一篇《论现代散文》,其中有几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伍尔芙说:“他的学识可能和马克·帕蒂森一样精...
鲍尔吉·原野作为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红袍”收了三位湖南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杨福音。白石老人在文人画中注入民间趣味,风范天下,但把中国画画小了,画甜了。黄永玉脚踩美术文学,如石榴百籽,他的声誉有着绘画之外的因素。杨福音处在手接...
程亚林于丹所谓孔子的“天地人之道”,完全出自胡编乱造。为维护《论语》文本中孔子思想的真实面貌和提请广大读者注意,不得不辩。于丹如是说《天地人之道》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第一篇文章。按理说,于丹应以《论语》文本为依据,阐释孔子的“天地人之道”。...
贺越明乍看《书屋》2008年第12期上赵俊贤先生的《有无“顾准现象”》一文,不禁有些讶异:何以从这个怀疑的角度立论?细读之下,方知作者对顾准所知有限,似乎没有细读他的著述,或是至少没有读懂,因而也就不清楚“顾准现象”所指为何,竟将顾准与张宣先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