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
《书屋》中国大陆著名人文知识分子杂志,名流雅士咸集,诸家荟萃,色彩纷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言远旨近,意味深长。择稿标准鲜明,特色显著,思想类的文章讲究科学性,科学类的文章讲究艺术性,艺术类的文章讲究思想性。
文集访问量: 10151 次
音乐列表
靳原在跨入新世纪的头一年,王朔继一部长篇小说之后,只用了不过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就陆续推出三部文章结集,以密集度颇高的轰炸昭示再度出山。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的几本书里没有了他所擅长的以文学形象说话,而是代之以评论、随笔、访谈对话等说理性文字,他要借...
张芙鸣关于陈寅恪,在我面前有两本书:一是陆键东先生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以下简称《二十年》),一是蒋天枢先生撰写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以下简称《事辑》)。学界普遍以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陈寅恪热”是从《二十年》开始的。一位当代文学教授读...
……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荷尔德林哪里好,哪里就是家乡。——欧洲古谚如果门开启着,我们会寻找/用流血的双足在荆棘的路上行走/而锁也代表着神圣的秩序/一样痛苦、希冀、默默无言。——作者谁会...
澧人个体是“小我”,民族、人类则是“大我”。小我寂寞时会怀念养育自己的家乡,而大我犯愁时也不禁要回望来时的道路。这回望,属于放大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香港凤凰卫视曾推出一套专题节目,名为“寻找远去的家园”,听上去就有些沧桑的意味。摄制组不辞千辛...
樊谦2001年第12期《书屋》刊有刘克敌先生的大作《四位大师与四副挽联》,读来颇得兴味,但文中对赵元任撰刘半农挽联上联的解读是值得商榷的。刘文解“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中唱“双簧”的角色,是指刘半农和钱玄同,而据笔者所阅文献,以为是应指刘半农...
石天河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恐怖主义”这个词,在报刊上就几乎天天见面了。“恐怖”怎么会成了一种“主义”?按我们中国的文法讲,好像是讲不通的。“恐”字,在古文字中,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上面的“工”是画的一把斧头,“凡”是画的一个...
陈四益黄永厚以科举制度为选拔机制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现在已被人誉为一大发明,而且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是否如此,且让学界争鸣。我只记得唐太宗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名言和《儒林外史》里科举出身的官僚们施政、审案时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古...
马明高著名经济思想史专家海尔布鲁纳认为,尽管人类的历史很长,但经济学不过才一百多年的历史。他的论据是,因为只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产生经济学家。他认为自然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排靠的是世袭制,计划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排靠的是政府,只有市场经济下经济秩序的安...
刘澄1914年4月2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摘自卡夫卡日记在卡夫卡所处的时代里,战争、暴力、死亡、饥饿围绕在他的周围。在当时,大多数作家作为时代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都卷入了狂热的革命和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他们认为历史比任何真理更伟大,革...
吴元栋打油诗,在正统的诗家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因此历来“诗话”甚少论及。我多少也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近来因翻阅杂书,对打油诗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下了一点功夫,做了小小的研究。诗之所以名“打油”,据说是唐代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善于用俚俗之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