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杜绿绿妈妈的故事他掉进河里就不见了。我和妈妈沿河岸向下游跑去。他会出现在尽头,死了,活着都不会离开这条河。我们跑得飞快,妈妈在风里在月光下,她敏捷得像个花豹跳过一道道沟渠。妈妈是这样——我在她的肚里乘坐飞毯。我们到了尽头干净的水塘里可以看...
在中国众多的乡村都能看到地窖,或竖或横,幽深莫测,蔬菜瓜果皆为所藏。时间长了,一些瓜果不免要散发出腐烂的气息,它们在开启窖门后漏进来的一点的光照里升腾成蛇一般的形状,凉凉地舔舐着你的后背。但我儿时常惊恐之余,也为散落在土墙一角的红薯和土豆所吸引。...
从胡适先生的《尝试集》肇始,现代汉诗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对人生,百年已是大限,但对于一种全新的文学体式而言,不过才迈过少年门槛,其未来尚不可限量。所以对诸如“诗歌已死”“读诗的没有写诗的多”等妄言,我们从来嗤之以鼻。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诗歌...
文/赵金光在重庆住了五年,那是斗争的年代,我与人无冤无仇,读书做事之外,便是寄情山水。跑了许多地方,以为熟悉重庆市区的山山水水了。最近去了一趟重庆南岸的黄山,才知道对重庆市区的山水的了解肤浅得很。受人所邀,去重庆办事。住红楼时,我大学时的同学、现...
文/杜怀超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苗如天茄子,开小白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樱中复有细子如落苏之子。食之有青草气。”——摘自寇宗奭《本草衍义》一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它一眼、两眼...
文/蒋蓝闪电是天眼的瞳仁二〇一三年六月底,我穿行在赣南的白云、森林与红色丘陵之间。是夜下起了大暴雨,闪电的玻璃刀划开窗户,我无法入睡。诗人杨炼有诗句:“白杨把闪电的根须钉入地下”,鲍尔吉·原野则有“夜空栽满闪电的树林”的妙句。在我看来,黑夜把所有...
《一个下午的延伸》是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写它时我还在县里工作。县是修武县,单位是县委宣传部新闻科。我一九九四年从乡下上调进来,一进来科长就教育我说:“脚板子底下出新闻。”于是我整天忙着出去采新闻。可是一个县就只有那么大点儿地方,有多少有价值的新闻...
特邀栏目主持:弋舟在这个栏目确定之际,冠以“少作”还是“自珍”之名,我们颇为踟蹰。众所周知,这两个词各自约定俗成的组合,分别为“悔其少作”与“敝帚自珍”,在词义上,如果照单全收,都与我们这个栏目的宗旨相去甚远。“少作”如果仅仅指向创作的时期,意思...
弋舟《一个下午的延伸》写于一九九七年,屈指算来,已是十七年前。在乔叶自己圈定的个人写作史中,她将该篇视为了自己的第一个短篇。如今回溯,乔叶以“慈祥”之情打量自己的这篇少作,而我,不免也受其感染,宛如陪伴着她一同打量一朵初绽的花儿。这个短篇,在某种...
文/乔叶【作品】到宣传部上班的第一天,我迟到了。是因为鞋子。其实我七点半就来到了县委大院,可是部里还没人。我就在办公大楼后面那所破败的花园里慢慢地转悠着,等着钟点。园里的花大多是易生易长的月季,萧条地抽枝疯长着,高高地擎着艳丽的花冠,仿佛柔弱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