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小说评论》本刊是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小说研究、评论的刊物,多年来,以鲜明的当代性、信息性、现实性、学术性、兼容并蓄,雅俗共赏等特色获得了广泛好评为国家级学科核心期刊。
文集访问量: 5581 次
音乐列表
岳雯隔着三十多年的时间距离,我们对于在八十年代初期小说中涌动着的“新鲜素质”——“抒情话语”的审美实践可能感受得更为清楚了。说“抒情”,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小说对于社会生活(或者说主要是政治生活)的表现全部围绕着个人情感和主体意识,其中,执著的自我指...
王金元《统万城》是被称为浪漫主义骑士的高建群封笔之作,是一部真正的英雄史诗。高建群在这部小说中书写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最深刻的体会,表现出他对于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最后敬意。可以说,这部小说是用他骨子里那股浪漫主义情怀与心底那份浓浓的英雄情结凝结而成的...
淮亚莉匈奴是汉朝时一个活跃在欧亚大陆广袤戈壁沙漠的游牧民族,曾经动摇过东方的农耕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文化,然而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却十分鲜少,只是零星散落于其它民族的史料典籍中。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曾给民族下过这样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
韩伟高建群是新时期以来陕西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有一些作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他创作的小说作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边关题材,如《遥远的白房子》、《伊犁马》、《马镫革》、《大杀戮》、《要塞》、《白房子争议地区源流考》、《愁容...
傅书华李骏虎小说创作的意义、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我想从他作为一个在中国内陆地区出生的1970年代生人,在面对中国社会历史性的社会转型中,所形成的精神演化形态、精神历程的角度,考察一下他的小说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并认为这样的一种考察,可能对我们如何认识...
李骏虎我常常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块写小说的料儿?直到慢慢发现,好的创作状态和作品,不是出于脑子,而是源于心灵。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清早的阳光》发表的时候,祝老师在“编者手记”中表达了发现我的惊喜,表达了对这部小说的惊奇,同时也表达了对我昙花一现...
傅书华李骏虎傅书华:你的小说创作起步于对于城市生活的表现,但后来却又转向了乡村世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种关注视野的变化?可以谈一谈这个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动因么?李骏虎:其实我刚开始写小说并不是写城市生活,1995年在《山西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处女作...
王均江张雯一19世纪,尼采说上帝死了;20世纪,福柯说人死了;其后有中国学者接着说,人民死了。这种种死亡无非说明了一点:文化上的末世。在基督教意义上,“末世”(eschatology)是指俗世生命或者历史的终结,以及由上帝主持的最后审判。从文化角...
何锡章梁浩伟问题的提出与文学的焦虑二十一年前,荷兰学者佛克马来到时中国,作了一个名为《文化研究和文化参与》的报告,涉及到了中国文学的“经典化”问题。于是,文学理论界开始醒悟,经典及其经典化的意识迅速提升,从此,文学及其经典化便成为一个相对热络的话...
樊星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那么,当代人有没有写出新的文学经典?答案可能见仁见智。我认为是有的。2000年9月16日,上海《文汇报》公布了由上海作协和《文汇报》联合发起组织的全国百名评论家推荐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的结果。最有影响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