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20 次
音乐列表
1935年2月18日(元宵节),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外祖父戴贞素又名戴仙俦,在当地多所学校执教,是潮汕知名的文人和书法家。舅父戴平万(原名戴均),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委和领导人之一。母亲戴若萱是当时潮安县第四女子小学校长。父亲饶华...
摘要:饶芃子教授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她从古典文学转向文艺学,又跨界比较文学,融汇多个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垦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饶芃子教授以跨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重新定位海外华文文学,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文化内涵。她积极引...
刘亚群虹影刘亚群(下称刘):虹影老师,您好。作为女性主义作家,您曾说女性写作应进入一个新领域,中国作家需要革自己的命。您所谓的“女性写作的新领域”具体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呢?虹影(下称虹):女性写作领域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是作品好像没有跟上...
霍超群摘要: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澳门文学是以一个“迟到者”的身份加入的,真正具有理论自觉与学术含量的“澳门文学”研究起点,可从1983年算起。澳门文学的研究历史,分成预备期(1983-1988年)、奠基期(1989-2000年)、拓展期(2001...
许燕摘要:本文通过对拉丁美洲各国华文传媒的史料梳理,借助拉美华文媒介的空间变化,展示出拉美华文媒体的历史变迁。由之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华文传媒空间分布随时代而逐渐拓展,从加勒比海周边向南美洲腹地进行地理中心转移;华文传媒的创办主体从社团到经济协作实...
彭贵昌摘要:马华作家张贵兴的《野猪渡河》以马来西亚砂拉越地区的抗日为背景,构建了海外华人的集体记忆以及婆罗洲雨林的文化、生态景观。叙事者用抗日的集体记忆塑造华人文化身份,体现出中国性,又以在地视野揭示殖民话语对婆罗洲砂拉越的霸权和遮蔽,以本土视维...
黄育聪摘要:马华留台作家张贵兴于2018年推出长篇小说《野猪渡河》。在小说里,张贵兴以砂劳越被日军占领的“三年八个月”为中心,试图揭开婆罗洲隐而未现的华人抗日史,在剥除隐喻与再造寓言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与建构“雨林”美学,写出华文文学世界里的人类共...
张惠思李美摘要:马华留台作家黄锦树的早期作品对华族社群的历史际遇具有高度指涉性。当时种族问题依然是政治禁忌,这使其“基础语义域”须立足于虚构世界,而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作为题中之要义,又限定文本内容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因此,黄锦树以梦境叙述作为其早...
骆世俊摘要:黄遵宪是马华文学史上最早推动白话文运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亦是海内外推动白话文的重要推手。他赴任新加坡总领事前,已完成《日本国志》的撰写,他的文学主张在《日本国志·学术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马来亚是黄遵宪实践他文学主张的重要场域。...
王文艳摘要:海洋文化因素是香港早期新文学中的一个“显性”的、“弥漫”性的存在。香港早期新文学涉海题材作品数量众多,普遍存在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类文体当中。这种“亲海性”是内地同时期文学作品所鲜见的。香港早期新文学中的海洋书写呈现出相当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