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619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chaunzi
  • 混沌虚空
  • 李椿
  • 林沐风
  • 骆雪
  • 白雪不融

摘要: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小说的“香港书写”,其表现出来过度内在化的倾向和过于西化的创作技法使香港文学在“重塑人文香港”的路上面临自我设限的障碍。要真正突破这一限制,可以用“如何寻根,怎样书写?”的理念来做出重新思考。在“如何寻根”的层面...

浏览全文 阅读(32245)

席艺洋摘要:20世纪50至60年代,香港特殊的文化生态导致南来作家需要直面文艺追求和通俗性之间所呈现的不平衡关系。在这种矛盾状态的影响下,作家们的文化乡愁变得更为强烈,书写轨迹亦随之改变。徐訏、刘以鬯均为香港文学争取了可贵的书写空间,但他们的文学...

浏览全文 阅读(32223)

陈蓉摘要:1941年茅盾在香港创作的《腐蚀》,因文本选取的人物、背景以及整个故事的进展没有表现香港而被认为是“和香港无关”。而从作者、作品、读者、編辑的关系出发,结合文本,可以看到茅盾采用了一种站在香港读者立场、并积极将读者的阅读趣味纳入创作思考...

浏览全文 阅读(32322)
林海音文学年表 2023-11-09 08:48

程彩霞1918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十八日,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取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父亲林焕文,台湾苗栗头份人,祖籍广东蕉岭;母亲黄爱珍,台湾板桥人,祖籍福建同安。1921年本年,举家从日本迁回台湾,父亲到北京的日文报纸《京津日日新闻...

浏览全文 阅读(32316)
主持人语 2023-11-09 08:48

刘俊从事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学者,都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扰:资料匮乏。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也由于现实的种种限制,研究者要想获得境外的研究资料,殊非易事。虽然现在由于经济翻身,交流增多,出版繁荣,网络发达,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资料,相较于几十...

浏览全文 阅读(32313)

摘要:?《三国演义》在日本传播与接受的重要标志是《通俗三国志》译本的诞生。《通俗三国志》在语言表达、思想层面都借鉴了军记物语《太平记》,是归化翻译的成功典范。根据《太平记》改写的汉文小说《太平记演义》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其思想与蜀汉正统论一致...

浏览全文 阅读(32366)

郎洁摘要:《明七才女诗集》出版于日本江户中期,是以明刊本《女中七才子兰咳二集》为原本删减改编而成。它的出版首先得益于徂徕学派推动下的明后七子热、明诗热,也离不开当时的女性汉诗人的成长以及汉学家、汉诗人对女性的汉诗创作、出版的赞赏与支持。它的出版也...

浏览全文 阅读(32357)

林婉清林强摘要:1943年张爱玲在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发表了9篇散文,并自译其中5篇为中文。张爱玲的英文写作与中文写作有其一贯性,但《二十世纪》中登载的影评为我们展现出其写作风格的批判性可能。自译涉及到语际之间的转换,而这一过程绝非是透明性的。...

浏览全文 阅读(32444)
“半生缘,两地书” 2023-11-09 08:48

李璐摘要:2020年,宋以朗整理出版了张爱玲与她后半生“最好的朋友”宋淇和邝文美之间的全部往来书信,共736封,跨四十年,逾六十万字,时间跨度与通信数量远超以往刊布的张爱玲与其他友人的通信,对于研究四十年代“上海时期”之后更全面的张爱玲其人及其作...

浏览全文 阅读(32483)

王胜群摘要:1946年的异乡之旅,不仅是张爱玲生涯中鲜有的中国乡村之行,也是其重要的情感之旅。《异乡记》通过“深入内地”、“回家来了”与“重到‘太虚幻境”等叙事者对空间的不同体认与表述,提示了“异乡”的多维面相:既是作为城市与现代文明对立面的“他...

浏览全文 阅读(3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