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68 次
音乐列表
龚刚摘要: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面世后,受到诸多文坛卫道士的讥评嘲骂,引发了极大争议。自周作人的辩护文《“沉沦”》在《晨报副镌》上发表后,争议才渐渐平息。不过,《沉沦》的“诲淫冤罪”在表面上似乎是平反了,但这段公案在郁达夫心中留下的阴影却并未抹去...
葛文峰摘要:“诗魔”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代表诗人,白居易诗歌的世界之旅正因英国翻译家阿瑟·韦利的译介而得以成行。近似的人生哲学与趋同的诗学审美使白居易与韦利成为“异国知己”。韦利“达意传情”翻译思想指导下的白居易诗歌译文是优美的诗篇,成为美国诗人创...
曾令存摘要:海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与写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顾彬关于1949年后中国文学(即当代文学)的叙述,一方面难于走出海外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界普遍存在的通过中国文学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政治社会学思维怪圈,另一方面,他对当代文学“经典”的认证及...
古大勇+郑丽霞摘要:刘再复的散文犀利批判了工业化浪潮对自然生态造成的破坏,呼吁中华民族要有一个新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即全民族的“生态意识”的觉醒,他称之为民族的“第四大意识的觉醒”。到海外后刘再复的生命状态和梭罗十分相似,过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
刘再复摘要:理解了胡风的性情,对他在文艺上的主张就容易看得清楚。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是文艺批评的双刃剑,它一面对准认同平庸日常状态视文艺如玩物的幽闲态度和“性灵主义”文学,另一面对准缺乏个人真实体验只尾随伟大事业的“客观主义”的写作态度及其文...
摘要:本文是刘剑梅应香港《明报》邀约对刘再复先生进行的访谈,内容与文学、写作等近况相关。关键词:刘再复;刘剑梅;访谈中图分类号:I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6)6-0005-05关于近况剑梅:《明报》的“星期日文学”专...
牛静王有亮摘要:作为一个艺术整体的《左心房漩涡》在2013年前的大陆均被“肢解”到各种王鼎钧散文选集中,近来,当它以整体的面貌被推至大陆读者眼前时,又被王鼎钧“四部回忆录”的强光所“遮蔽”。这种“肢解”和“遮蔽”缩小了《左心房漩涡》的美学格局,减...
冯新平摘要:薛忆沩的《遗弃》是一个自称“业余哲学家”的“自愿失业者”在他“消失”之前留下的一份日记。它给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份真实的样本,与之并列的是主人公图林颇具现代派文学色彩的一批“写作”。这部详尽记录个人思想和痛苦的书,充满...
翟月琴摘要:台湾花莲诗人陈黎的诗歌创作,堪称“奇妙的独声合唱”。从选材题旨到形式革新,体现了他求新求奇的艺术追求。其中音乐结构的变化与创造,又源自于本土与异域调式、传统与现代乐曲、语言与文字形式的音效之间的相互糅合与转换,足见诗人置身多元文化的选...
熊辉摘要:“小诗磨坊”诗群是泰华文学史上闪耀的明珠,已引起汉语诗学界持续的关注热情,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形式和情感的内部探讨,却忽视了这群诗人的创作诉求和语境。事实上,该诗群的创作具有中国文化和旅居国文化的双重属性,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