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60 次
音乐列表
陈风华摘要:当今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语境下中外文化交流大潮大势所趋。中国当代文学如何顺利“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当前文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通过阐述中国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译入”和在中国本土(内地和...
任增强摘要: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整个社会文化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即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一个代表性文本,呈现出通俗化、娱乐化与欲望化的叙事风格。闵福德译文以通俗语言叙述故事;择选聊斋幽默故事加以译和注释;凸显聊斋...
蔡益怀周洁茹王威廉李德南摘要:蔡益怀文学评论集《本土内外》及周洁茹长篇小说《岛上蔷薇》出版,二位作家与广东本土青年作家王威廉和李德南进行对谈,就各自的创作经历和体验,同时面对读者言说他们心目中的“香港”,聊聊两岸写作现状。关键词:本土内外;岛屿写...
摘要:本文为学者梁丽芳讲述她于1979年编辑《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和《台湾诗选》前前后后的过程。关键词:两岸文学;《台湾小说选》;《台湾散文选》;《台湾诗选》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6)4-002...
王洞季进编者按:2013年夏志清先生去世之后,夏氏兄弟横跨18年(1947-1965)的六百余封书信陆续整理出版。《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已出版卷一与卷二。去年本刊选登了第二卷的16封书信后,引发学界热议与关注。此次再选登即将出版的第三卷中的8封书...
陈绪石同一片海域,两个不同海洋陈绪石海洋在诗剧中有多重含义。民众视野下的海洋是原始的海洋,是大众膜拜的海洋,充满了神性色彩;工程师和张福白眼里的海洋是科学理性的海洋、物质文明的海洋,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两种海洋观在同一片海域发生冲突,它寄寓有作家对...
[香港]杨一蕉风椰雨中的言辞之旅——《誓鸟》浅析[香港]杨一《誓鸟》是80后女作家张悦然的代表作,这部极富南洋气息的小说创作于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期间。《誓鸟》既属于留学生文学,又被新加坡华文文坛纳入其范畴。它以16世纪大航海时代为背景,讲诉了...
[新加坡]衣若芬海内存知己——新加坡“国宝”潘受[新加坡]衣若芬潘受享有新加坡国宝级的艺术地位,综观潘受一生的转折变化,从高唱左翼思想的“新兴文学”,到舍白话写作而从文言旧体,甚至质疑白话文学的易解性,其间的复杂与矛盾,耐人寻味。本文就潘受的交游...
刘红英严歌苓小说的空间意象与文化隐喻刘红英严歌苓小说中空间意象如草地、草原与地窖,都与神话思维有关,其喻指性关涉天堂、地狱、炼狱三重文化内涵,涵摄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人性的追求。阁楼、大海等空间意象,显示出的焦灼、彷徨与无奈的主体真实意...
易崇辉论严歌苓雌性写作中的生态学叙事易崇辉长期以来,男性都是理性的象征,是强者、赢者,也是启蒙者、拯救者;女性则是感性的代表,是弱者、输者,也是被启蒙者,被拯救者。严歌苓雌性写作中的生态学叙事,展现的却是感性拯救理性,弱者改造强者,女人拯救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