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中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和评论的刊物。杂志创办后,立刻激发了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爱好者极大的创作及研究热情,纷纷争先恐后投稿,其中不乏一些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创作的有关家乡的作品。
文集访问量: 5659 次
音乐列表
王宇平抒情与越轨——重读舒巷城小说《太阳下山了》王宇平本文聚焦香港本土作家舒巷城小说中呈现的抒情风格,经由作者的创作经历及《浅谈文学语言》等评论文章梳理和总结其“抒情”观,分析他对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作中“抒情”特征的重视;并以此为观照,细致考察《太...
冯芳徐訏罗曼史丛考冯芳晚年徐自述在爱情上曾有过失败。从徐情爱观演进来看,其实质是理想与现实、专一与博爱、事业与爱情之间不断拉锯的结果,徐努力地找平衡点却时常找偏,最后徐找到了皈依宗教之路。从史料上探析徐的罗曼史,发现徐曾思慕石评梅,曾在大学谈了几...
秦洪亮文革经验的厚重巡礼——论电影《归来》中双重父权的认同困境秦洪亮《归来》的影像叙述并不轻巧,而是十分沉重地挣扎于双重父权的张力之中,家庭情感的私人父权与文革政治的公共父权的冲突或同谋,构成了女性对爱人追求的爱而不得,子辈对亲情父亲的背叛与体认...
赵轩香港僵尸喜剧:延异型叙事与文化“撕裂感”赵轩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片辉煌的僵尸喜剧,近几年成为香港电影“港味”怀旧的重要题材,其典型的类型气质以及在国族认同视阈中的港人心态均造就了其在类型衍变过程中的不同特点。香港僵尸喜剧是港产电影类型延异...
蒲俊杰论吴岸诗歌中的三重矛盾蒲俊杰吴岸是马华也是世界华文文学界一个不容忽视的诗人,受到三个文学传统的影响,其作品中如下三重矛盾尤为突出: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艺术。这三重矛盾,有一些阻碍了他,拖累了他,但也有一些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吴岸;...
郭惠芬从五四到新世纪:缅甸华文新诗发展史浅探郭惠芬从五四时期至新世纪初期,缅甸华文新诗经历了大约九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五四时期至20世纪中期之前的缅华新诗相继受到中国五四新文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抗战文艺的深刻影响;20世纪中期,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
朱立立杨婷婷台湾左翼诗人詹澈创作论朱立立杨婷婷詹澈是一位有着这种价值取向的台湾左翼知识分子:他是个以笔为旗的诗人,同时也是位以脚为犁的革命家和深耕者。詹澈出生于世代务农之家,求学于屏东农专,叙写了原住民、外省籍退伍老兵、本省籍农民等叙事抒情诗作。...
石了英虚设的史观——高友工跨艺术门类建构的“中国抒情美学理论史”石了英高友工跨艺术门类建构“中国抒情美学理论史”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借鉴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的“四次转型”论,历时性梳理中国抒情美学史之萌芽、奠基、实践、综合、式微的流变过程;二是...
朱崇科[韩国]高允娥韩国“鸡仔文学”及其在中国的演绎朱崇科[韩国]高允娥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里,20到30岁的年轻女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组成部分。她们往往是最能消费文学的群体之一,一些女性写给女性看的文学形式悄然兴起,渐渐引起关注,这就是所谓...
[澳大利亚]欧阳昱剪不断,诗还乱,是汕头——六城行[澳大利亚]欧阳昱诗歌,简言之,就是历史,一个人、一个诗人的小历史、微历史。本文是诗人欧阳昱记录在汕头等六个城市行走的一段心路。欧阳昱;诗人;汕头行人们在把诗歌框定为“最”什么什么的时候,①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