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349 次
音乐列表
薛冰砚无论是来自纽约曼哈顿的高线公园,还是古老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它们都是通过建筑再造的佳例。除了废弃工业设施向艺术场馆转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建立社区合作关系、加强观众参与艺术的程度方面呈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在当下,尤其是中国近两年艺术园区...
赵建中“政府主管”与“地域自治”是日本文化政策的两个关键词,两者体现了地域共治的特点和优势。日本早在二战后便启动文化重建的大工程,从文化基建、区域规划、为艺术多元发展而作的平台搭建,再到政策法规的落地,前后也是经过了数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日本对于文...
李岑从曾经的都市工业重地,到世博会展馆,再到国内第一家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前世今生已足以见证城市发展的变迁。而从“上海美术馆”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PSA的身上又可追寻城市乃至国家艺术文化力量发展的沿革轨迹。一幢建筑如何激活一片区域...
郭奕华西岸,会成为下一个区域文化发展模本吗?如今它兼具工业文化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体验、创意文化产业三块彼此交融、互通和相互依存的功能,通过各种展览馆、公共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带、交易中心等呈现出来。在具体实施中,民营美术馆成为最先启动的第一股力量。...
张岚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发展很快,除了政府投入的博物馆,民营和私人的博物馆也蓬勃发展,上海现已有上百个博物馆,但一座以文物文献为核心完整展示自己城市发展轨迹的场馆尤为重要。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背后隐含着人类...
金伟东本文作者为上海M50艺术区的创始团队的管理者,就其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与我们分享当年创业的抉择、规划以及一路走来的发展思考。M50艺术区是从原来工业系统的老工厂转型而来,并不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班”出身,当时也不归现有的文化艺术行业的主管部门管...
车骁纵观各地林林总总艺术区的形成,无论是自发集聚或是规划引导,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应运而生,无一不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塑造等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审视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本专题的构建,是希望能够跳脱单一视角...
车骁如果说《早春二月》舞台上那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喻示的是步入绝境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机遇是否可以鼓舞中国的舞蹈家们修补那艘破船,使它重新焕发生机?正如诗仙李白在《行路难》中慷慨激昂地表述的那样,尽管“行路难,难于上青天”,但“长风...
黄惠民如果说,谢铁骊导演的电影《早春二月》的结尾,将文学作品的萧涧秋逃脱于芙蓉镇改变为投身于社会的革命之潮流中。那么,重新结构的原创现代舞剧《早春二月》的结尾,不仅同样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保留走向那扇“光明之门”的细节),而且因为清晰地表达了主要...
郑慧慧现今,我们允许艺术多元发展,完全用现代舞的方式创作《早春二月》也未尝不可。但我们必须搞清中国舞剧的现代化不等于西方现代舞化,尤其是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当下,“中国人必须珍惜、热爱、熟悉并欣赏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之骄傲,为之沉醉,为之鼓与呼。”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