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艺术评论
《上海艺术评论》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及海外。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反映艺术界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成就的图文并茂的综合性艺术杂志。(每期有北京及外地、海外文章,体现上海的包容性,重点为新视角、新作品、新领域)
文集访问量: 8311 次
音乐列表
方家骏++林圣林圣:欣喜地看到舞剧《早春二月》在年初首演,作为本年度上海推出的第一部舞台新作,您是不是觉得上海歌剧院在推动原创方面进行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方家骏:选题很好。原作设定的人物关系适合舞剧表现。两位女性人物性格对比鲜明,能形成强烈反差...
今春上演的《早春二月》是上海歌剧院继舞剧《周璇》《奔月》之后,打造的又一部原创舞剧。多年沉寂之后,舞剧团华丽转身。也正因多年积蓄之后的爆发,上海歌剧院选择以现代舞编排《早春二月》是有魄力的事,这番创新是有难度的,也是会引发争议的。但有创作者的前驱...
崔彬新材料所蕴含的文化和媒介双重意义上的时代性是不言自明的,自中国当代艺术发生发展至今,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便是:国内所流行的各类当代艺术的语言表述方式都能在西方找到其根源。艺术的评价标准、话语权在西方,以至于西方很多顶级的当代艺术从业人士并不认可中...
顾欣如今的摄影早已不是诞生时的原始概念了,摄影技术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革命性的升级和更新,它不再仅仅是一种观看的方式或是一种再现对象的方法,我们更将其视为一种认知的部署。艺术家能动地将不同的物质材料并置在一起创作的摄影作品,其艺术的力量开始从照片的...
本文作者作为一位活跃的抽象艺术家,在材料的性能和实践中有着自己的体会,并循着自身创作轨迹凝练出点滴的想法,可供参照艺术与新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纸墨春秋·思观形系》许德民2009年综合材料与两部美术史概念整个当代艺术史幾乎就是一部综合材料实...
韦亦佳对笔触美感的认可意味着绘画材料语言意识的觉醒。从绘画史看艺术材料观念的演变,大致可从两方面去观照:即为了绘画的材料和基于材料的绘画。在艺术史的长河中,两者常常互为因果,但各阶段侧重点不同。而材料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往往是靠着人类特有的想象力完成...
马钦忠材料的丰富延展性体现在古往今来的艺术史中所催生的不同艺术形态,而脱离材料载体“自由”发展的艺术最终归于哲学的形而上,也似乎走到终结。本文作者提倡回到材料和发掘材料自身之审美性质,以期提供一条可供当下创作参考的思路。材料的特征与材料的性质,在...
王远人类的发展与生产活动紧密相连,而生产又离不开所谓“材料”。“材料”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通常我们把具体的物质“材料”作为我们日常生产的主要内容,然而,我们在从事文化艺术等抽象精神性的活动中,那些不具备具体物质性的“材料...
“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之不能出于盘也。”(杜牧《注孙子序》)我们不妨把“盘”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外在间架,“丸”则象征着传统内部的种种发展的动力。大体上看,18世纪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内部虽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变动,...
韩爽我国院线制背景及上海电影艺术联盟发展概述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院线。在现有的40多条电影院线中,电影院线放映同质化现象严重,绝大多数艺术影片无法和观众见面,个别艺术影片排进商业院线,其排片率和上映周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