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杂志,创刊于1985年元月,是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半月刊。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刊,杂志创刊20年来,一方面及时传达学会的声音,指导全国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致力于对联艺术交流、更多还原。
文集访问量: 11363 次
音乐列表
□王丹写咏物联最关键的点是要切题,又要不滞于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所写的东西,既要让人觉得的确在说此物,但又不能觉得仅仅是在说它,要有所延展,有所寄托。对联诗钟(诗钟是对联的一个小门类,属于较高端的文字游戏)里有很多合咏,就属于纯粹咏事物。比如...
文|祁静双关机巧联的创作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不仅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灵活的思维,幽默的气质,创新的能力。它借助词语的多义条件,有意识地使语句具有双重的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得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语意,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给人以深刻的...
□万宇忠直到今年初,我在学习墨家逻辑学,得出一个结论:试图在宋史中找见秦太师生前与“煮鹤焚琴”相对应的劣迹,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宋史就是他修的。再戏说一句:即便我这些书生带着一千年的优势穿越回临安,在朝堂上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作为一流政客兼书法大家...
文|唐世友贵州黔西县水西公园内原来有一座寺庙,叫观音阁,阁内有座大铁钟。此钟明朝正德年间铸造,后来遭遇兵灾,寺庙被烧毁,大钟也弄残了。当地政府为了警醒后人,便在园内修了一个亭子,将残钟悬于其内,人称残钟亭。钟虽残,但钟声依旧宏亮。1980年代初,...
文|夏亦中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也叫重九节。因为《易经》把“九”定为至阳之数,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是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具祈祷风调雨顺的意义。到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基本形成,魏晋时因重阳...
文|蒋春芳炼字之于对联创作,犹如画作之点睛之笔。我的老师邹宗德先生在《对联快速入门》中说:“联语用最凝练的语言,诠释着最深刻的内涵;用最单纯的色彩,演绎着最绚丽的画卷。诗联者,本为最精炼之文学体裁,故下字稳当与否至关作品好坏,水平高低,甚至可窥一...
□陈燕霞从学英语的ABC到学对联的ABC,对我而言都是一条有趣又好玩的路。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专业是英语。虽然从小对文学极有兴趣,但毕竟我是对联的门外汉。凭着兴趣和同事的指点鼓励,我这个对联“大白”与“小白”一齐学联了。一路上收获满满,怎一个...
文|李文郑我于1981年暑假后登上讲台,开始了直至退休的教师生涯。从那时候起,就喜欢上了对联。屈指算来,“玩”对联已整整40年了!1984年11月5日,我有幸作为河南代表进京参加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大会,并成为首批59名会员之一。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
□曾小云上期讲了四柱构思法的概念和理论基础,下面对四柱构思法的操作流程举例演示。一.单分句对联以笔者2021年一副五言春联为例。春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顾过去。在盘点2020年重大新闻时,笔者注意到两件大事:一是抗疫英雄史诗,二是北斗导航系统部署...
文|徐熙彦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传世楹联的审美取向,无疑当推工、切、雅、趣。本期的四副对联,我们依次来领略传世楹联工、切、雅、趣的艺术特征。持身每戒珠弹雀;养气要如刀解牛。作者:邓传密(1795-1870)字守之,号少伯,清代书法家、文字学家,为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