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4112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胡侃
  • 藍光雨
  • 沂河渔翁
  • 孤独玫瑰
  • 牧雪吹箫
  • 山里狼

纪盛流血与流放:奥德修斯的最后之旅纪盛一《奥德赛》讲述奥德修斯历经磨难成功归乡的故事,整个过程起于诸神的议允,终于众神的调停。史诗在神与人的和解中落下帷幕,又两次以预言的形式交代主人公奥德修斯的结局。此预言共十七行,字里行间耐人寻味,诸多细节值得...

浏览全文 阅读(25053)

康赫乔伊斯的视线《尤利西斯》第十三章前半部分的叙事编织法康赫这是2015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周年庆典讲座,讲座需要:五个可调光手电,代表夕阳,教堂,三位姑娘。五个可移动支架用来绑手电。一束地灯,自地面向上投射,代表烟火。三个桶,代表三个孩子。一...

浏览全文 阅读(25059)

哈罗德·布鲁姆李海英译美国诗歌中的死亡与本土脉流哈罗德·布鲁姆李海英译我们会在明年春天被发现悬挂在树林里么?这是属于那一场灾难的急迫:赤裸的四肢,赤裸的树和盐一般锐利的风?星星正系上它闪耀的腰带。它们将斗篷甩过肩头,闪现犹如一道巨大阴影最后的修饰...

浏览全文 阅读(25062)

梅尔泽万昊译一种失落的写作和阅读方法梅尔泽万昊译显白的和隐微的,形容词性,(哲学史类):第一个词的意思是“外在的、表面的”,第二个词的意思是“内在的、里面的”。古代哲人们有两种学说,一种是外用的、公开的,或者说是显白的;另一种则是内传的、秘密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126)

金理炼金,追鱼,或捕风关于文学批评金理我们今天对于文学批评的理解、想象,或者说诉求(希望文学批评承担的功能),好像跟1980年代已经不太一样了。在变化的情况下,与其去提取文学批评的某种本质,还不如先允许有“各种各样的批评”存在。很多人希望文学批评...

浏览全文 阅读(25145)

梁鸿谁要“叫魂”?《叫魂》及其象征梁鸿插曲布尔迪厄曾经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福楼拜的《情感教育》,他认为,“形式主义”和“无目的写作”的现代主义作家福楼拜是最大的现实主义者,《情感形式》里面包含着社会经历和被压抑的社会形式,因此,他得出结论,其实福楼拜...

浏览全文 阅读(25121)

丁茜菡鬼气缭绕,水汽升腾陈永和《一九七九年纪事》中的恒常力量丁茜菡《一九七九年纪事》写的是“我”从东京飞回老家福州处理旧书,借由一张三十年前的字条,打开了尘封的记忆:1979年,在火葬场工作的“我”,偶然卷入了芳表姐、儒谨和梅娘诡异的情感纠葛,出...

浏览全文 阅读(25114)

骆同彦非杰作阅读试验王秀云的两个小说骆同彦《五卷书》的故事大多这样开头:在某个城市,有一个婆罗门;或是,在某个城市,有一个商人;要不就是,在某个地方,有一棵大无花果树;在某个树林里,有一只狮子;等等。然后故事套故事,蔓延开来,似乎可以无限绵长地讲...

浏览全文 阅读(25064)

木叶过于正确与急切的叙事徐则臣《王城如海》及其他木叶重点不在于最牛或最烂,而在于他自两个极端赞许同一个东西:先入为主徐则臣的大多作品并不以结构形式的殊异而夺目,自《耶路撒冷》起他在此方面的探索颇受称许,《王城如海》又迈进了一步。“安静也是有声音的...

浏览全文 阅读(25043)
如何批评 2023-11-09 08:48

张定浩如何批评张定浩1在诸种属人的欲望之中,表达意见和沟通交流的欲望远远早于创造的欲望。古人类在岩壁上的乱涂乱画,和新新人类在微博、朋友圈上的唇枪舌剑,其实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一种意见表达和情绪交流,一种文明的遗迹(或新迹),并且都不在意原创性和署...

浏览全文 阅读(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