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7631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梦乡醉哉
  • 落魄者
  • 林沐风
  • 牧雪吹箫
  • 沂河渔翁
  • 混沌虚空

林建法我这几年说得比较集中的一个话题是文学的文化生态问题,又相对集中在关于重建文学批评的文化生态方面。我在文学观上虽然是个有定见且包容的人,但我很少就文学批评本身发言,我的个人主张通常反映在办刊与文学活动中。我之所以也常常出来直接说些话,是觉得重...

浏览全文 阅读(22096)

张江近两年来,文学批评的辽宁声音,在全国学界乃至整个华语圈,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二○一○年六月,随着《文艺精品:为人民而生》、《文学批评:为人民而担当》等带有方向性、指导性的重要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上相继推出,“廖文”迅速成为...

浏览全文 阅读(22102)
在中国的文学现场 2023-11-09 08:48

赵慧平“在中国的文学现场中思想”是我对杨利景文学研究与批评的一种客观描述。这里包含着几层意思:杨利景是在中国的文学现场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他密切关注着这个现场;他开展文学研究与批评的逻辑起点是当下的文学现实;他是在这个现场里思想的人。这看起来对谁来...

浏览全文 阅读(22164)
图像时代的文学取向 2023-11-09 08:48

刘巍早在基督教时期就有过国家机器强令禁止用图像、偶像塑神的历史事件,因为神灵的“现身”是对其面纱的揭去、对信徒想象力的剥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淫掠。所以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性与超越性,就必须保持其在朝圣者心中的神秘特征。文艺理论界最初对图像的反对也是...

浏览全文 阅读(22077)

周景雷一一九九八年,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辗转四年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并引起轰动。小说通过一个傻子的视角,描述了一个藏族土司家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崩瓦解过程和土司作为一种封建制度的最终消亡。小说的热议视点有很多,比如独特的叙述视角...

浏览全文 阅读(22110)

蒋文燕王斑蒋文燕:王斑教授,我首先要谢谢您接受我的访问。说起来您跟北京外国语大学源渊颇深,您是一九七八年考入北外英文系,一九八二年师从周珏良先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您能跟我们谈谈当年跟着周先生学习的情景吗?王斑:我很惊异你对我北外的踪迹如此熟悉,使...

浏览全文 阅读(22116)

〔德〕顾彬著林源译多年前在北京,诗人欧阳江河提出的一个问题至今仍使我好奇。他问:“何谓好汉语?”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看起来已经把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存在了脑子里,因这个问题不仅有关美学意义,还触及了道德和民主等问题。一、什么是好文学像我这样相...

浏览全文 阅读(22136)

〔美〕柏佑铭著史国强译研究毛泽东时代的文学和电影史,先要分清何为“题材”(subjectmatter),何为风格(style),这两个概念往往纠缠在一起。当时为了能使作品面世,“题材”要当成主题来理解,在思想内容上事先要征得批准。与此相对,“风格...

浏览全文 阅读(22165)

权赫律在东亚文学的现代性转型中,“同人杂志”,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许多重要的文学运动,正是以“同人杂志”为中心展开的。在中国,一代名刊《新青年》即是名重一时的同人刊物。后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所办的期刊,也多是以“同人杂志”的模式运转。可以说,...

浏览全文 阅读(22154)

张帆冯晓春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Müller)以政治性的故事体小说“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真,描绘被放逐者的生活图景”蟾宫折桂,享誉文坛,却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她的“诗人”身份,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尔库斯·诺尔特所言:“自从获得...

浏览全文 阅读(2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