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07 次
音乐列表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文艺揽粹舞台上的老年世界,票房毒药还是人生蜜糖文/本刊记者胡凌虹目前在影视圈、戏剧圈,各种小鲜肉、小花旦与疯狂的粉丝大军组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不过在那波涛汹涌的热潮之下,还有一股缓缓流淌的清流,那是一个老人为主角的世界。如今...
聚焦老人与普适意义最近话剧舞台的“老年题材戏”较为密集地出现,引起人们关注——北京那边厢有《冬之旅》《枣树》《离去》等,上海这边厢有《生死遗忘》《长生》《桃姐》等。按照以往经验,“老年题材”与“票房毒药”是同义词,然而目下现状并非如此,它们显示出...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许爸爸”与“娇”女儿——许承先、许榕真父女的演员路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许承先一家的全家福一头银发,平易近人的微笑,中气十足的洪亮声音,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表演艺术家许承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随和,难怪在中心被青年演员们唤作“许爸...
文/丁惠增画家富华,三进大场——一位中国画家的传奇经历文/丁惠增又是一年春草绿,杏花依然十里红。乙未仲春的一个早晨,我忽然接到年已九旬的画家富华先生的电话,他激动地说,大场文化中心给他安排了一间工作室,在5楼。他已来大场看过2次,很满意。但是工作...
文/姚海军为什么是刘慈欣文/姚海军科幻被认为是超越国界与语言的文学,它的主题关涉的常常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比如美国作家保罗·巴奇加鲁皮的雨果奖获奖作品《发条女孩》,讲述泛滥的基因改造生物对全球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中国作家王晋康的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
文/柏桦慢一点,不让灵魂落后面文/柏桦小时候听过一首很好听的歌叫《马儿啊,你慢些走》,歌里这样唱道:“马儿哎,你慢些走,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看个够。”这首歌为马玉涛赢得了乐坛声誉。可见那个年代虽然充斥着快马加鞭、多快好省、大干快上、...
文/裘山山那都是不把自己当外人文/裘山山我高居三十楼。有一天坐电梯时,听见隔壁有开门说话的声音,连忙按住开门键等。自从看了某篇文章说,电梯每上下一层楼需要耗电5度,我就有了心结,凡上下电梯,总希望能遇到同行的,若一个人坐电梯,总有些负罪感。我等了...
文/朱大可应试教育下的应试型人格文/朱大可建立创新型社会,正在成为中国所探求的宏大价值目标,但它却面对着“应试教育”的戏剧性挑战。1970年代恢复高考,曾经是走出政治噩梦的里程碑,标示出社会进步的正确向度。而经过长达30年的泛滥之后,高考制度已经...
文/黄仁伟何谓大国文化软实力文/黄仁伟我在2002年出版《中国崛起》一书,感觉中国崛起过程中最难的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政治问题,甚至不是军事问题,最难的是文化问题。现在我们和美国进行实力比较,我们现在是美国GDP的60,到2025年就能和他们总量...
文/张呈富抗战时期的民间歌谣文/张呈富歌谣,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并藉以口耳相传的韵文形式。由于它具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轻便灵活等特点,因此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或历史变革时期,它都会首当其冲,率先发声,为其呐喊造势,雷鼓助阵。最近翻阅了各地有关抗日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