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17 次
音乐列表
文/刘再复上海这座城,有灵魂么文/刘再复壹二十二年来,我走过三十多个国家,欣赏过一百多个城市,每到异乡的一城一池,总会联想起故土大地上的北京与上海。这才知道“北京”与“上海”这两个名字已在自己的血液深处扎下根了。我在北京居住了二十七年,在上海则逗...
文/王海摄/崔益军名媛与名士文/王海摄/崔益军“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上世纪,这首打动过无数中国人的抗日救亡歌曲《长城谣》,成为“中国之莺”、武汉姑娘周小燕音乐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摄影师老崔首次有机会采访到周小燕是在...
文/郎慕中烽火岁月忆龚玫文/郎慕中抗战中期,我还在浙西战时第一临中读书。这是抗战时期一段十分艰苦、使人难忘的日子,尤其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我的同学龚玫。当时,日寇疯狂进攻,步步进逼,烽火燃遍了江南大地,大好山河遭到铁蹄践踏,成为沦陷区。军政机关大撤退...
文/杨宏富作客中南海陈云家文/杨宏富今年6月13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重要领导人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十年前,我应上海青浦练塘陈云纪念馆之邀敬绘百幅《陈云》国画以纪念他诞辰百年,并由古籍出版社用特大八开本精装出版。书名《唯实的楷模陈云》,扉页书名...
文/曾钇榕周野芒:演员应该演“活生生”的人文/曾钇榕于娜被雷带进了一间杂乱的办公室,然后两人开始谈话,但显然气氛并不对,两人说得有些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而雷显然更加拘谨,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充满戒备……当“雷”走下独幕话剧《黑鸟》舞台,换下白色长袖...
文/沈寂白光的故事文/沈寂初夏的清晨,雄鸡喔喔报晓的时分,离北平三百里地的一个县里,有位年轻、朴实,带几分美丽的乡下女人,给史姓家族生下了一个女孩,这是她嫁给史家门后的第一胎。一个小女婴呱呱坠地了,像无数女孩的诞生一样,没有人震惊,没有人期望这女...
文/夏葆元俞云阶和肖像画文/夏葆元1960年我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中专部学习包装设计,俞云阶先生担任本专业的静物写生课的老师。这一单元的课程仅三个星期,每周两个下午,共6个下午的课,如此而已。但我内心只是感觉幸运,如同天赐良机。不久我发现,我的幸...
文/颜榴油画大师罗尔纯的色彩、力度与人格文/颜榴2015年4月27日,中国油画界的著名隐士,今年85岁的罗尔纯先生的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他首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笔者有幸参加了艺术展的开幕式和研讨会。四个展厅,近三百幅作品的展示弥足...
文/老老夏非常舒适补遗文/老老夏承蒙上海文联抬爱,今年必须完成一本舒适老先生的传评书稿。舒老99周岁了,眼盲耳聋,采访不可能;与他合作的同龄人大多作古,外围收集素材也困难重重。考虑到几年前我曾写过一本传记《非常舒适》,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有此基...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蓝天野:希望感动人的是戏,而不是我的年龄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舞台一侧出现一束温暖的光芒,蓝天野饰演的老金穿着长大衣,拄着拐杖,坦然自若地走进光芒里。这是话剧《冬之旅》的最后一幕。那个满载着年龄的痕迹却依然高大挺拔的身影,让观众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