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121 次
音乐列表
文/童孟侯书法的法道深了去了文/童孟侯书法是最容易叫观者欣赏的,同时也是最容易叫写者露馅的,只要你写五个十个毛笔字,就晓得你大概练过多少年,练到什么水平,练下去有无前途,有没有拜过师等等。练字这事儿很有点儿刁钻,练字的年份长短和字的好坏居然没有因...
文/庄大伟那些年,五颜六色的图画文/庄大伟每个人小辰光都有涂鸦的习惯。一位非名人说过,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画家,只要他(她)能把从小喜欢涂鸦的习惯一直保持下去的话。我没能“保持下去”,所以没能成为画家。不过,我对美术却一直情有独钟,儿时的记忆,如今...
文/孙渝烽潘我源:配音演员就像是个舞伴文/孙渝烽赵慎之、潘我源、苏秀最近和潘我源的儿子小白通电话,他告诉我,妈妈仍在美国洛杉矶治病。我们上海这些老朋友常常惦念着她,她个性鲜明,整天大大咧咧,笑起来什么也不顾及,嘎嘎嘎地像是鸭子叫,我们就亲切地叫她...
文/周正平钱定一先生的美术研究文/周正平钱定一先生与作者(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上任何种类的艺术恐怕都没有民间美术品来得影响深远。每当人们见到那些琳琅满目的文玩珍品,常常会其为精湛的工艺所倾倒。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爱...
文/鲍世远难忘的沪剧名家顾月珍文/鲍世远今年2月1日,长宁沪剧团演出由薛允璜编剧、王青执导、汝金山作曲、陈甦萍担纲主演的新版《赵一曼》,受到观众、戏剧界、媒体的关注。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恰逢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文/曹树钧抗战名剧《蜕变》诞生的前前后后文/曹树钧曹禺(中)与演过《蜕变》的重庆话剧团领导及演职人员合影(1985年)引言1936年秋,已发表轰动中国剧坛的《雷雨》《日出》等剧的剧作家曹禺,应国立戏剧学校(1940年升格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简称“...
文/方敬东冯奇:乐当配角亦精彩文/方敬东冯奇最喜欢的一张照片从左起:程之、陈述、于飞、曹铎、冯奇合影上影厂老演员冯奇于2015年4月13日因病去世,享年91岁。这位曾在《铁道游击队》《舞台姐妹》等近百部影视剧中担纲演出的著名演员,在片中总是甘当绿...
文/刘子枫杨在葆二三事文/刘子枫作者与杨在葆莫徒有虚名,莫做行云浮萍。已有的只是过去,未获的尚在征程,不可稍停。挣脱世俗羁绊,鄙视粉饰花红。浮云易成梦,瓶花瞬间凋零。铸心中,前行,前行,无止境。人生路难行,立大志大勇,百折不回,风吹浪打,信步闲庭...
文/赵芸“纸囚诗人”吴钧陶文/赵芸85岁的吴钧陶(赵芸摄)像珍珠点缀夏天黑夜的罩袍有时亮,有时灭又像节日的小灯泡星星迷惑地俯视这仙境般的奇景怀疑是不是姐妹们跌落在红尘……悠扬低回的音乐伴着艺术家曹雷深情朗读的《萤火虫》,人们似乎漫游在爱丽丝寻梦的...
采编/曾凌闵氏二胡声腔化及其人民性采编/曾凌闵惠芬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二胡演奏家,她的音乐不仅风靡海内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几辈音乐爱好者,是我国二胡音乐的一个里程碑式人物。今年5月12号是闵惠芬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颂扬这位大家,日前上海民族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