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89 次
音乐列表
俞可平在学习时报撰文说,在中国现实中,权力精英是最受社会羡慕的群体,一些权力部门的职位每年都吸引数千人竞争就是明证。这个群体按理最应当有自信,但缺乏自信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中,也明显地存在于权力精英中。一是许多官员底气不足,内心相当...
文/陈清泉韦纯葆在剪辑室观看样片新中国电影的剪辑师们,十分推崇上影韦纯葆和北影傅正义这两位剪辑大师,将他们并称为“南韦北傅”。1980年,这两位大师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傅任会长,韦任副会长,一时传为佳话。韦纯葆192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
文/周希文中央音乐学院以郭素珍(中排右四)为首的一批专家来《海港》剧组学习《海港》五重奏精英乐队下厂为工人演出“文革”中,上海京剧院下设《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三个剧组。其中《海港》剧组有过一支由众多优秀演奏家组成的“精英乐队”,这支乐队...
文/顾炳兴左起:郑传本、吴君玉、杨柏年、杨华生、顾炳兴“麒友”,顾名思义是指热爱京剧“麒派”艺术的朋友。申城过去爱好麒派的票友很多,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不时能听到麒派醇厚苍朴的麒韵唱腔。艺术领域没有穷富贵贱之分,慈禧、光绪也青睐谭鑫培的梨园艺术;袁...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谷白本名顾绍文。1963年毕业于上海市向阳中学(高中)。历任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创作》编辑部编辑,《萌芽》杂志编辑,《中外电影》编辑部编辑,收获杂志社编辑、出版部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影视剧本创作中心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邓小平...
文/李桃林白在海南(方方摄)花三年写一个长篇,隔五年出一部新作?在这个追求快速阅读的时代,女作家林白的写作,似乎与这个喧嚣的世界“格格不入”了。而林白的写作,只能以安静来形容:不追求创作的速度与名气,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安静地写作又安静地出...
文/丁言昭吴青霞作画我很早就注意到吴青霞这个名字了,因为她为上海沦陷时期的刊物《女声》画过不少封面。该刊物的主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女作家佐藤俊子,另外有三位中国女编辑,其中一位是关露,是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当时正战斗在秘密战线...
文/高瑛1996年,匆匆离去的著名诗人艾青没有留下一本回忆录;10年之后,与艾青“患难相处、心魂相守”的妻子高瑛女士,替他完成了这部不是传记的传记。全书64个“故事”,是迄今为止记述艾青最详实的读本。文字质朴率真,亲切感人,是一部很好的纪实散文。...
主持/胡凌虹雍和胡杨常河如今这个数码普及化的时代,人人都会拍照,摄影已从狭隘的政治宣传功能中解脱出来,回到摄影者从个人体验出发的行为范式中,这是一个影像爆炸、影像狂欢的年代,作为一个摄影者能较自由地使用相机,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让自己的影像...
采编/刘莉娜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共同主办的青年创作系列研讨“类型文学的现状与前景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文学评论家、研究类型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而这场规格甚高的研讨会的“研讨对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