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88 次
音乐列表
文/影子《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系列里最美、最冷冽的一篇,当然是因为他塑造了尹雪艳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不同于金兆丽的泼辣善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不同于钱夫人的温柔哀愁(《游园惊梦》),尹雪艳绝非十里洋场寻常女流,她风尘、练...
文/童孟侯2013年“春晚”前夕,赵本山拿着为他量身定制的小品《有钱了》,兴冲冲到央视去试演,结果,被导演摇头了。赵本山急了,连忙拿出自己原创的小品《中奖了》,再去试演,结果,还是没有通过。导演从来不说:你的小品虽然很搞笑,但是比较低俗,比较忽悠...
文/郑开慧因为同为政协之友,又同样钟情保龄球,几乎每星期五我们都会在市体育宫的保龄球馆碰面,天长日久便成了老朋友。时信先生年高德劭,又为人谦和,平日大家都以老钱称呼。正巧去年春末我搬了家,新居离老钱家不过一站路。一天上午,门铃骤响,开门一看,正是...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舞国皇后”离不开台下苦练醉人的夜晚漫天星斗闪烁,一把低沉的女声缓缓唱着“如果没有你,日子怎么过”,在全上海离天最近的地方——国际饭店顶层的云楼上,尹雪艳一袭素白旗袍,轻摇檀香扇,浅笑轻谈间就迷倒了一众的上海滩大亨,也迷倒了台下...
文/董存明屠巴海在《东方讲坛》上演讲岁月是无情的天然整容师,而当年的乐坛“神奇小子”屠巴海,从上海轻音乐团团长职位上卸任后,虽已年逾七旬却仍不显老,这多亏他生就喜感的“葫芦娃”样娃娃脸沾光了。今年适逢他六十年音乐生涯和与其夫人陶世泉金婚双庆,值此...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赵耀民,话剧界响当当的人物,然而近十年却销声匿迹,未有作品搬上舞台。让人欣慰的是,日前,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演他的剧本《志摩归去》,赵耀民也从定居的加拿大归来,无论是话剧还是他本人,都在上海戏剧界引起不小的骚动。近日,在上海市戏剧...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文学界,盛传陈建功是“平民主席”,这点在我第一次发短信联系他时就见识了。五一节前,受邀去北京参加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第二届施耐庵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参会并做主题发言,于是我便提前跟他约专访...
文/蒋莉莉厉无畏致力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被誉为“中国创意之父”。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第一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为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东华大学旭...
文/宗璞冯友兰与女儿宗璞宗璞与先生蔡仲德在书房(摄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本来以为有些事是永不会忘记的。许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竟然不只少了当时那种泉喷潮涌的感情,事情也渐渐模糊了。写这文章,原拟以1966年某月某日为题的,自己记不得,便去问人。有人...
文/刘瑜刘瑜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据说坊间盛行绝望。有网友在微博上转播一次关于转型的会议的氛围:A教授表示自己的文字很绝望,但内心更绝望;B教授表示国民性决定了各阶层得一起“玩儿完”;C教授表示既得利益集团已将其利益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