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89 次
音乐列表
文/史学东TheCube(《梦立方》英国模板)主持人PhillipSchofield所在的玻璃房(上)和东方卫视的《梦立方》玻璃房2013年中国大众的耳朵,注定被蜂拥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拥堵。夏季的荧屏如火如荼,电视大片的模式之战愈演愈烈:《中国最强...
文/王海摄/崔益军自古月演过主席之后,所有银幕上、银屏上扮演主席的演员们,都给我一种山寨无比的感觉,即便是唐国强也不例外。那些梳着大背头、明显割了双眼皮的家伙,拙劣地操着主席的家乡话,一身绝不合体的军服下,强烈地透着一股不自信:他们首先都没有说服...
人民论坛刊出中央党校教授王金柱文章说,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党员退出机制,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员发展和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党的坚强有力和永葆先进,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党员越多越好。数量增长不一定带来党整体力量的加强,有时可能适得其反。苏共就是...
文/陈清泉说杨小仲是中国电影的元老,是因为他在美商亚细亚影戏公司拍出上海出产的第一部影片之后的第二年(1920年)就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剧本《闫瑞生》,由伍彭年导演并于次年上映。据查,这是我国开始拍摄电影以来的第33部影片。当时担任过编导的仅...
文/马信芳戴厚英吴中杰吴中杰,1936年3月生,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吴中杰鲁迅研究系列》(8卷本)《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文艺学导论》等学术著作;《海上学人》《复旦往事》《曦园语丝》等散文...
文/郑永年关于中国未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有一些不同的预测。第一个比较乐观的模式,是中国会走一条渐进民主的道路。经济改革开放,政治也慢慢开放,最后变成一个民主国家。渐进民主当然是一条非常理想的道路,但是从中国现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来看,这条路...
文/方毓强今年5月20日,我与约百位师生在华东师大参加了由民俗研究所王晓葵教授主持、松冈环(TamakiMatsuoka)女士所作的“我为什么要调查南京大屠杀”的演讲。演讲会分为上下两场:第一场是放映松冈环编导的85分钟的纪录片《南京——被割裂的...
文/黄佟佟作为一个做人物采访的记者,我还是很乐于见到像陈可辛这样的人,有才华,又真诚,是那种典型的努力到尽的香港人。他比想象中要瘦小得多,旧旧的白T恤,军绿裤子,配一双草绿的高帮跑鞋,为这部《中国合伙人》的上映,他几乎操碎了心。由一个香港人来拍内...
文/千里光《中国合伙人》取材于“新东方”,题材相符,人物相仿,它的成功之处便是,当事人坚决否认其真实性,认为与自己没一毛钱干系,然而局外人却一一对照,认为确有其事,更确有其人,至少事出有“型”(人物原型)。于是一曲“土鳖逆袭”的凯歌唱得有声有色,...
文/柯玲壬辰之秋,年届本命,吉星当头。接到牛津大学邀请,出国英语考试过关又获上海市教委资助,进世界顶级学府梦想成真。到了牛津之后,我的民俗学专业背景让我对“异域风情”别具敏感与激情,于是试探着向《上海采风》主编刘巽达先生“请战”:能否以“写写玩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