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207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郑诗仙
  • DiWan
  • 林沐风
  • 香灵儿
  • 小泥巴
  • 爱农

采编/红菱不可否认,批评是一门衰老得很快的艺术和学问,这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前日批评家”、“昨日批评家”、“今日批评家”的划分。今日批评家即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已然成长为批评界中坚力量。为了聚集这些年轻的文学批评家,让他们更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浏览全文 阅读(21880)
幸福的路很长…… 2023-11-09 08:48

文/沈文忠(作者为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市文联组织近20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赴四川都江堰、汶川采风,所见所感令人难以忘怀。从成都蜿蜒西行,向车窗外望去,雾绕岷江、绿树葱葱,只见江上一桥横架雾中,果真是个山清水秀、清新怡人的好地方。一下车,宽阔整洁的...

浏览全文 阅读(21855)
映秀行有感 2023-11-09 08:48

文/戴颖(作者为上海市文联联络处主任科员)我们的采访对象是《阿坝日报》驻汶川记者站的记者王程。他是映秀镇土生土长的居民。当年地震发生时他在都江堰开会,躲过一劫,然而却与在映秀的妻儿失去了联系。最终上天眷顾,他们一家劫后重逢,在度过种种艰难困苦之后...

浏览全文 阅读(21857)
幸福就在身边 2023-11-09 08:48

文/陆琪雯(作者为上海文联联络处副处长)跟随上海文艺家采风团,我们走进了汶川映秀,那个“512”地震的震中心。跨过新闻联播的镜头,此刻我亲眼目睹了真实的灾区场景和当地人民在大灾之后对生命的敬重与领悟。一直以为的幸福生活,原来就是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

浏览全文 阅读(21864)
三次挥毫 2023-11-09 08:48

文/宣家鑫(作者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生命的感悟”采风团来到四川的第一站是参观在地震中被毁坏、之后由上海市援助的都江堰北街小学,受到了都江堰市市长及北街小学师生们的热烈欢迎。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北街小学的百年历史。如今新落成的北街小学占地9...

浏览全文 阅读(21807)
为孩子们画像 2023-11-09 08:48

文/李守白(作者为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初秋的9月,带着夏末的残暑,我随上海文联采风团进入了经历过“512”特大地震的四川灾区。天是灰灰的,云层始终有拨不开的感觉,给人一种莫名的凉意,似乎老天也为我们“生命的...

浏览全文 阅读(21786)
红领巾 2023-11-09 08:48

文/梁伟平(作者为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淮剧团副团长)小时候戴过红领巾,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这次在都江堰北街小学又一次戴上红领巾,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久久不能忘怀……9月23日随市文联“生命的感悟”采风团参观上海援建都江堰小学和医院等灾后...

浏览全文 阅读(21727)

文/王依群(作者为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这是一尊最美的人间雕塑:雕塑中的年轻母亲,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没有了呼吸,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在那一刻,支持她的是一股强大的坚不可摧的信念力量;在那一刻,她将人...

浏览全文 阅读(21750)
岷江水流不停息 2023-11-09 08:48

文/黄阿忠(作者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上海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汶川县映秀镇在岷江水畔,藏、羌风格的房舍撒落在山坳之中,渔子溪从小镇穿过,滚滚流入岷江,两岸山野风光格外秀美。震惊世界的“512”大地震过去整整三年了,尽管地震让这里遭受了...

浏览全文 阅读(21759)

文/石川(作者为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授)眼前坐着的这个中年汉子,名叫董德,典型的四川男人,木讷憨厚,个头矮小,身子却浑圆壮实。大约因为初次见面,他显得有些局促,不时用粗大的手指挠着后脑勺上的头发茬子。2011年9月24...

浏览全文 阅读(2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