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71 次
音乐列表
文/张闳鲁迅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社会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文化形态、价值观念,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的大变革、大转换。鲁迅及其同时代人介入了这一现代性的文化...
文/影子我主演的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自今夏上演以来,巡演北上广三地,至今已创下3000万元的票房。音乐剧这么走红,很多人会认为制作音乐剧应该很容易赚钱了。然而答案却与想象的差距非常之大。实际上,在美国每年有80的音乐剧在运作上是不成功的,只...
文/童孟侯数月前,写过一篇《简缩,搞得脑萎缩》,专门说英语和汉语拼音字母的缩略。有文友说:写得有点意思,其实汉语的缩略比它历史悠久,你怎么不写?凭我个人的感觉,汉语被大量缩略应该是新闻记者的功劳吧?因为一般来说一个新闻稿的标题超过10个字,就算冗...
文/毛尖2007年,华盛顿邮报策划过一个社会实验。他们请全美最好最帅的小提琴手约夏贝尔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人流量颇大的地铁站里,演奏巴赫的作品。45分钟的时间里,大约有2000人经过,但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手只挣了7.17美金。这个著名的实验经...
文/邓刚上海是一个名声响亮的城市。全中国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上海,外国人知道上海的也比知道中国其他城市的多几百倍。大连离上海千里之遥,但我刚呀呀学语之时,就知道有个大上海,不夜城,像外国一样繁华。而且在我们家乡的街上,只要是哪个女人长得漂亮白净,就会...
黄准影视作品音乐会举行“岁月的河汇成歌——黄准影视作品音乐会”日前献演上海音乐厅,让新老观众于熟悉的旋律声中重温美好记忆。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等出席观看音乐会。作为新中国第一位...
《新闻联播》改版要凸显人民性《东方早报》发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对《新闻联播》改版的评论:《新闻联播》改版动力何来?将走向何方?局外人只能分析和猜测,有分析认为,公众、尤其是网民长期批评和收视率的商业因素是基本动因。但国家高层的新看法可能才是直...
文/杨溥涛北京革大开展抗美援朝运动(1950年11月)邯郸举行新年联欢会(1951年元旦)回忆往事,令我难忘的是参加工作初期,为老一辈摄影记者当助手的日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国家极需新闻干部。上海华东新闻学院讲习班招生,条件是大学毕业...
文/倪墨炎走出大学之门,我长期在上海从事出版工作。自我盘点数十年来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我不得不说到我的鲁迅研究。我出生在浙江绍兴姚家埭。这是一个相当规模的农村小镇,与鲁迅外婆家安桥头相距约四五华里(如果从我家后门走田间小道去约三里)。鲁迅、周作...
文/余志仁本色的吴云芳红花鲜艳夺目,配以青翠的绿叶将更惹人喜爱,俗话说得好:“红花还得绿叶配”,一部影片中的主配角关系就是这样。公道的观众在赞美红花时,是不会忘记称颂绿叶的。看完一部好的影视片,人们往往记住的是主角的名字,配角的名字在观众印象中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