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2070 次
音乐列表
文/周正平陈从周师从张大千已故同济大学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趣事颇多。其早年毕业于之江大学,长得瘦,个子也不高,知识面广博,说话风趣,也有点刻薄;绍兴人,其祖、父辈为商贩,家风好读书。据陈先生自述,他喜欢读杂书,兴趣广泛。也因为此,除了园林建筑本行...
文/胡逸尘老唱片是一本特殊的纪念册,留存着一代人风靡的旋律与歌声;老唱片亦是怀旧的最佳载体,珍藏着一代人的艺术情趣和信念。每每路过衡山路中唱原址和百代红楼,总会念起那些曾经的同事和老友。黎锦光先生在此工作时间最长,我们一起共事也近三十年。如今回首...
文/黄准2011年8月29日,我参加了以“音海无涯,乐美善真”题名的王云阶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这天,在连绵的阴雨之后,美丽的福寿园上空露出了一缕温柔的阳光,仿佛是云阶同志含着微笑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包括他的亲属和朋友共一百五十余人出席了这...
文/特约记者程也屠岸在家中门前小院(2004年)屠岸原名蒋壁厚,1923年11月23日生。江苏省常州市人。文学翻译家、作家、诗人。出版著作有《萱荫阁诗抄》《哑歌人的自白――屠岸诗选》等,译著有《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斯蒂文森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
文/信芳“马晓晖是一个杰出的二胡演奏家,她的两根弦如魔术般地模仿了鸟鸣、挽歌、喜剧对话等,透过极富创造力的艺术,把这些不同的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现代元素融为一体,极为神奇,妙不可言。”德国《德国时报》上这样写道;“听马晓晖的演奏犹如一种没有歌词的女...
文/本刊记者杨子王景国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后进入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美术馆,创作和主持了上海现当代美术与戏剧领域的众多作品和项目。1991年获英国剑桥WHO’SWHO(世界名人录)第11版收录,同年受美国瑞格戴尔艺术基金会邀请赴美...
文/索马里冯唐小说家、专栏作家。1971年生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居香港。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不二》,散文集《猪和蝴蝶》《活着活着...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父与子(周裕隆/摄)8月10日晚上20点17分,新浪微博上有个叫做“韩仁均叔叔”的网友发了他的第一条博文——“测试测试”,声音在信息海量的微博大潮里几乎迅速被淹没,并没有引发很多的关注;这个时候他也只有一条自我介绍:资深自由无职...
文/沈寂上官云珠画像上官是复姓,中国电影界用此复姓的,据我所知,只有上官云珠。上官云珠生于1922年,原姓韦,江阴人,电影女明星。我与上官多次交往,有过长谈,又采访了几位与上官有亲密关系的知情人,今一一记述,让人们在纪念上官的同时,更真实地了解她...
文/胡强劲英国时间8月4日,伦敦托特纳姆区发生警察枪杀一男子的事件。但这个小事件(“小CASE”)根本没有得到报道,大概是因为政府和媒体等都真的把它当个“小CASE”,不值得一报。岂料,两天后,“怒火”冲天而起。数百名伦敦市民拍案而起,火攻伦敦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