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78 次
音乐列表
王蒙谈文风与话风王蒙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撰文说,我们要讲究文风话风,不是为了形式上的漂亮与红火,而是为了最真诚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话语文字有了个性,才有了最真诚、最动人的共性,才能发挥凝聚人心、推动事业的作用。顺便说一下,一些重要的场...
文/马婕116年前,上海举行的一次小说征文活动——美国发现清末“时新小说”文/马婕《清末时新小说集》出版一批被岁月湮没百年之久的清末“时新小说”手稿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被发现,去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终于回归中国。记者日前获悉,取名为《清末时新小说集》...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抽象艺术与美育之道——复旦大学首创抽象艺术课的启思文/本刊记者胡凌虹创作课现场抽象艺术绽放在复旦2009年,抽象艺术作为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第一次走进中国大学校园。在去复旦大学光华楼的路上,微电子专业大三学生刘洋无意中瞥见了幽...
采编/海风“重读鲁迅”与当下意义采编/海风诚如学者所言:“鲁迅的意义在今天来说,非同小可,鲁迅既不属于官方,也不属于鲁家,也不属于民间,也不属于一部分知识分子,鲁迅是我们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遗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必要“重读鲁迅”...
音乐剧:从码头到源头作为一座国际时尚文化之都,假如陌生于风靡全球的摩登艺术——音乐剧,那将是莫大的缺憾。把音乐剧看成国际都市的文化标高点,应该是靠谱的。好在上海与音乐剧有着不解之缘:她在国内最早引进了国外经典音乐剧;又最早在音乐高校内建立了音乐剧...
文/戴志勇个人活力、社会活力与国家活力文/戴志勇戴志勇著名时评作家,南方周末资深编辑社会缺乏活力,才要激发其活力;社会要免于矛盾丛生,就需要格外强调和谐——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连用三个“最大限度”,显示了中央对...
文/刘瑜重新发现社会文/刘瑜刘瑜剑桥大学讲师,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让我们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高速公路发生了一场车祸,一辆车不幸被撞翻,有个人被困在了车里。现在,关于如何解救这个人,我们有三种解决办法:第一,打电话找警察,当然代价是...
文/黄佟佟装嫩与扮老跟爱情无关文/黄佟佟黄佟佟广东作家,现为《希望》杂志社编辑主任,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感情这东西》《最好的女子》《最爱的男子》等男人和女人的思维通常是南辕北辙。同样一个梁洛施事件,男人是跌足惋惜,诚如千里光所说“如果梁洛施...
文/千里光因为爱情,扮老文/千里光千里光中国作协会员,文学杂志编审,出版多部文学集因为爱情,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因为爱情,……当王菲深情款款地唱着《因为爱情》的时候,她丈夫李亚鹏和徐静蕾正合着她的旋律,相依相偎、拥...
文/张闳“风言”与“锋语”的博弈文/张闳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批评家近年来,电视台谈话类节目越来越多,各地电视台都有开办。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一加一》,陕西电视台的《开坛》,东方卫视的《大声说》等等。《风言锋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