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78 次
音乐列表
文/毛尖哈佛讲堂里的狗文/毛尖毛尖香港科技大学文学博士,作家来哈佛前,多少对哈佛有些迷思,帝国最大牌的学府,世界超一流的排名,再加上,国内今天叫卖“哈佛教授”,明天兜售“哈佛女孩”,搞得对哈佛没感觉就不是地球人。我跟单位领导辞行的时候,领导也殷切...
文/田中禾上海编辑文/田中禾田中禾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五月》《春日》《秋天》《落叶溪》《匪首》《父亲和她们》等,荣获“上海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我写小说很晚,当中国文坛群星灿烂的时候我才到县文化馆去做创作员。42岁那年给...
文/钱乃荣心中永远年轻的复兴公园文/钱乃荣钱乃荣著名语言学家,著有论文集《海派文化十大经典流变》,散文集《上海俗语》等复兴公园建园至今已经100多年了。我们小时候去复兴公园玩时,还听得老人们习惯延称之“法国花园”。那是过去法租界时代法国人开辟建造...
文/刘莉娜名角与“昆虫”共谱高铁昆曲文/刘莉娜“一哥一姐”黎安(右)和沈昳丽2011年是昆曲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的第十个年头,今年三月,一支由沈昳丽、黎安、谷好好、余彬、吴双、袁国良等顶着梅花奖、白玉兰...
文/红菱“玉兰”傲放春芽勃发文/红菱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系列活动近日隆重举行。此届颁奖系列活动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上海白玉兰戏剧...
文/余秋雨当前中国文化的隐忧文/余秋雨余秋雨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艰难的文化》一文,其中阐述了对当前中国文化的隐忧——第一个隐忧,复古文化正在冲击着创新文化最近几年,国内突然风行起复古主义,使事情失去了另一番平衡。这情景就像在一个居民社区里,我们正要...
文/张锦江情缘胡万春文/张锦江1985年秋胡万春(前排右)与陈伯吹等访问泰州张锦江海洋小说家、儿童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协会员。曾任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大学、华东师大教授,上海锦江经济文化学院院长。著有《童话美学论稿》《海王》《张锦江文集》等我第一次见...
文/廖大华怀念“马背书法家”舒同文/廖大华日前,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一期)先后离休、在杭嘉湖地区颐养天年的老同学,假座嘉兴市梅湾古街举行座谈会。忆往昔,看今朝,无限感怀。尤其是回忆起“革大”当家人舒同同志,记忆更像打开的闸...
文/耿可贵陈沂:一个大写的正派人文/耿可贵耿可贵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上海戏剧文学学会会长今年(2011年)12月4日,是陈沂同志百岁寿诞。陈老离开我们己经十年了。关于这位建国后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化将军”,究竟是左派或是右派?历史上曾有过截然不同的...
文/陈炳高山仰止深忆伍蠡甫文/陈炳著名美学家、国画家、复旦大学教授伍蠡甫先哲离开我们,一晃近20年。晚辈我时常忆念伍老那立如松、坐如钟、魁梧敦厚的风采。著名美学家蒋孔阳身前为龙华大厅伍蠡甫追悼会送一挽联:上联“中国画论西方文论论贯中西”;下联“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