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71 次
音乐列表
文/黄准我的音乐之路与戏剧性人生文/黄准人家一听黄准这名字,想当然地会以为是个男的。大概是这名字非常男性化吧。1950年代初,自我为动画片《小猫钓鱼》作曲后就经常会收到观众来信,在这些来信中几乎没有一封称我阿姨或姐姐的,而都是以先生、叔叔、伯伯相...
文/信芳梁波罗:结缘社会新舞台文/信芳梁波罗近影去年就听说梁波罗已经“封箱”,不再拍电影,然而他依然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第十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金凤凰奖)的评委,日前参加完评选活动回上海,才被我“逮住”。我不由问道,你不是已经“息影”,怎么又跑...
文/信芳何赛飞:“大红灯笼高挂”后文/信芳她曾是越剧舞台上的大青衣,当她在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起舞弄影、转身成为三姨太梅珊后,便变成令观众记忆深刻的人物。她妆容精致、旗袍华丽却性格鲜明,袅袅婷婷走过画面:电影《红粉》里的小萼,《风月》中...
文/本刊记者刘莉娜叶辛:作家的本分就是写作文/本刊记者刘莉娜叶辛近影(沈建一摄)前不久,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推进本市文化发展座谈会暨叶辛长篇新作《客过亭》作品研讨会,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及众文艺界人士如罗怀...
文/程也傅氏四代“走火入魔”史文/程也傅腾龙、徐秋、傅起凤、傅琰东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魔术节目《年年有“鱼”》让全国观众又一次为魔术而着迷。年轻的魔术师傅琰东连说几次的“我爸爸的爸爸的爸爸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么他爸爸的爸爸...
文/兰迪袁雪芬:若有来生,我要好好守护舞台文/兰迪2011年2月19日14时,陪伴百年越剧89个春秋,一代戏曲大师袁雪芬安然离去。作为《此生只为越剧生》的作者,许多媒体记者打来电话,问我袁老究竟是怎样一位艺术家。只有走进大师的世界,才能真正理解大...
采编/本刊记者刘莉娜重视“文化新人”不止是一种态度采编/本刊记者刘莉娜杨燕迪学校为有才华的年轻人提供特殊政策,就是希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以此也为上海和国家的音乐事业提供新鲜血液。孙重亮对于青年演员来说,有演出的机会非常重要,我总觉得要...
观点集粹对“实现中华复兴”要辩证理解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6期上撰文说,这些年来,人们都在不断地谈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那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呢?这就要先大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兴盛状况。中国昔日...
文/译协翻译家建议提高翻译作品稿酬标准文/译协鉴于广大翻译家多次的强烈呼吁,上海翻译家协会以提案方式发出了《关于提高翻译作品出版稿酬标准的一点意见》。“意见”全文如下——在新中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教育出版等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翻译功不可没,及至...
文/王雪瑛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的使命——杜维明访谈文/王雪瑛王雪瑛中国作协会员。毕业于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师从钱谷融先生研习中国现代文学专业。2008年参加鲁迅文学院评论家高级研修班。著有《访问迷宫》《淑女的光芒》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余光中第一次赴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