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采风月刊
《上海采风》办刊宗旨定位为把握城市气质,品味上海生活、发现上海、导航上海的城市杂志,其内容贴近生活,视点独特,强调“独家新闻”,聘请名家开辟专栏。《上海采风》不主张花花绿绿的娱乐新闻,也不沉溺于晦涩枯燥的说教,致力于在通俗中体现深度,在深刻中保持轻松,进一步张扬个性、思想性以及时代精神,既和时代同步又能超越时代。
文集访问量: 11970 次
音乐列表
主持/傅小平消费时代中的文学反思主持/傅小平近期,贾平凹推出讲述文革记忆的长篇《古炉》。在小说后记中,他感叹,对于文化大革命,已经有很久的时间没人提及了,或许那四十多年,时间在消磨着一切,可影视没完没了地戏说着清代、明代、唐汉秦的故事,“文革”怎...
文/本刊记者胡凌虹错位的艺术教育——“艺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文/本刊记者胡凌虹武珍年:电影里各色人物都有,招生时也应该讲究平衡,漂亮的要招,但是长得不太好却有才的“歪瓜裂枣”们也需要。这样才能很好地配置人才资源。荣广润:真正好的艺术教育是要“教”“...
“歪瓜裂枣”和“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如何破解?解剖眼下热火朝天的“艺考”麻雀,或可找到切入口...
文/江晓原不看电视久矣文/江晓原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博士导师,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50种在这个被许多人讴歌的“信息时代”,我正在竭力反其道而行之。不看电视久矣——我已经七年不看任何电视节目,不上网看任何新闻了。我唯一...
文/雷颐词汇的禁忌文/雷颐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名目繁多的各种“禁忌”是人类社会自远古以来的普遍现象,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经典著作《金枝》将原始社会的禁忌行为作了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其中之一,就是词汇的禁忌。直到现在,所有社会仍有各种各...
文/黄佟佟无视是一种最大的轻视文/黄佟佟黄佟佟广东作家,现为《希望》杂志社编辑主任,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感情这东西》《最好的女子》《最爱的男子》等看春晚是在老家看的,老家是湘中的一个小镇,老老少少三四十口人,男男女女,各行各业,工人、农民、...
文/千里光与其假正经不如还俗文/千里光千里光中国作协会员,文学杂志编审,出版多部文学集春晚后的一个晚上,看凤凰台转播的一档台湾春节娱乐节目,由吴宗宪主持。节目大致是一些娱乐男女,分几个队,游戏比赛。所谓游戏近乎恶作剧,比如一分钟内往嘴巴内塞24根...
文/张闳红色摄影与国家形象的建构文/张闳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批评家中国的现代摄影一直和民族国家自我意识的建构密切相关。这个新的技术一开始是简单的照相术,由外来者以及后来一些商业性的照相馆,用于日常生活和旅游记录的模式来进行的摄影。最初...
文/影子淡水路文/影子影子音乐剧演员,作家,出版多张唱片和多种文集新年后第一天的北京还是美的,因为下雪了。原籍江浙沪一带的人对于下雪总怀有和北地人不一样的好感,因为它能给人带来奇迹发生般的快乐而顺从的心情,像捐过了门槛领受了祝福的祥林嫂。白色的小...
文/童孟侯千万保重身体文/童孟侯童孟侯中国作协会员,著有文学作品集18种,擅长幽默文学,出版幽默随笔散文集《你有权选择幽默》《都市怪味豆》《青春超幽默与弹大战》等过去,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相声,还有小品。眼下,我最舍不得看的还是这两档节目。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