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托克维尔(一八○五——一八五九)生活于一个没有根基和充满动荡的世界。自从十六岁阅读启蒙作品遭遇了信仰的颠覆之后,终生寻求确定性而不得,一直被怀疑所困扰,怀疑被他视为人生最大的不幸之一。在他所处的时代,法国在革命和专制的轮回中挣扎,他为自己的民...
闻一风从道加瓦河上吹过来,轻柔地,温暖地,飘忽着一股绿叶和鲜花的阵阵香气,或有或无,或浓或淡。这里加的母亲河青翠得如同拉脱维亚出产的绿琥珀,温柔得如同女神手中的一条瑰丽的丝带,娇艳得如同山野间鲜花绵延的峡谷,在白得透明、蓝得皎洁的云天下,从我眼前...
韦庆媛二○○六年五月,我所在的清华大学图书馆赵熊副馆长将原馆员毕树棠先生翻译的遗稿手稿《圣·罗南之泉》拿给我,告诉我这是毕老先生的子女历经磨难保留下来的,现在决定捐给学校,图书馆准备内部出版,让我负责书稿的编辑校对工作。毕树棠先生,名庶滋,号树棠...
郑培凯在西安走访陕西省博物馆,由正门大厅沿着台阶进入地下层,参观唐代壁画珍品馆,隐隐约约感到,自己正穿越时空,走入了地下的墓室。可以想象,在秦汉帝陵的黄土地下,过去的盗墓贼打了坑道,进入墓室的时候,提心吊胆,移动着忐忑的脚步,怕触动了机关,牵动从...
苑英奕去年夏天,一位韩国朋友约我参加仁寺洞惠仁寺礼堂里举行的一个电影节。电影节的组织者是外国人劳动者,电影大部分为纪录片,纪录了外国人劳动者在韩国打工的境遇。当然,这里的外国主要指的东南亚各国——尼泊尔、缅甸、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等等。电影的导演...
刘以林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陈建华《留声机片》是周瘦鹃写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二一年五月的《礼拜六》周刊上。那时发生新旧两派的文学争论,这篇小说被茅盾点名批评,认为代表了作者以及“礼拜六派”的典型做派。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小说像在“记账”,缺乏现代“描写”技术,作者缺乏艺术...
李伯杰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把奥托·冯·俾斯麦看做一个政治强人,甚至是战争狂人。在各种书籍、报刊等媒体中,俾斯麦大多被定格在“铁血宰相”。只要一提到俾斯麦,就不会不想到“铁与血”,想到普法战争,想到“糖面包加鞭子”。俾斯麦最为人熟知的画像也许总是头戴...
陈平原所谓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那一天发生在北京的学生抗议,它起码包括互为关联的三大部分:思想启蒙,文学革命,政治抗议。虽然此后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思想的、学术的、文学的、政治的立场与方法,至今仍深...
许志强《游击队员》(一九七五)是奈保尔的中期作品。此一时期还有《自由国度》(一九七一)和《河湾》(一九七九)。这三部小说质量颇为可观,将笔触伸向非洲和加勒比地区,描写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局势,给作家开辟一块新的领地。回过头看,奈保尔最富特色的创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