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从博物馆和纪录片里,我们得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向来是沉重而压抑的,宛如一场梦魇。但在《南京!南京!》中,这惨绝人寰的历史一幕却第一次带给我们一种视觉的美感。在死寂的天空和烧焦的废墟之间,南京城正在遭受疯狂的屠杀,但这座浸在血泊中的城市,...
景凯旋在叔本华的美学理论中,“眩惑”(reizende)被视作美的娱乐化(石冲白将reizende译作“媚美”,缪灵珠译作“妖媚”,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则译作“眩惑”)。在今天,艺术的娱乐化则被称为“刻奇”(kitsch),这个词中文多译作“媚俗...
李小龙从对中西小说异同的比较、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体制近现代命运的思考来看,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的《狄公案》系列创作体现出来的文体特点及其问世后之命运显得如此意味深长。虽然,“西方人写章回体小说,高罗佩是空前...
聂士全如何拒斥人的“微型化”(miniaturization),是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一书关注的主题。人的微型化指身份而言。身份即人的现实存在。一个人通常拥有多重身份,森罗列了公民、居住地、籍贯、性别、阶级、政治、专业、职业、饮...
张伯存黄裳先生的《来燕榭书跋》凝聚数十载心力结集而成,形似日记,随想随记得书始末,版本源流,书林掌故,其间折射出乾坤流转、世事沧桑。黄裳奋力收书时适逢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兵火过后,新旧交替,百废待兴,大批古旧书星散而出,他最初垂青于明刻本,不屑...
朱红香印,为古人所用烧香之一种。唐人已用香印,在王建《宫词》中就有这样的诗句:“闲坐烧香印,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王建为中唐诗人,其所作宫词表现了宫中衣食住行诸多方面,特别是描摹女性生活细节尤为传神。明人胡震亨曾经评论说,唐诗不可...
张春田自从一九七一年旅美学人陈世骧在美国发表《论中国抒情传统》,宣称“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以后,“抒情传统”论就日渐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一个颇具范式意义的论述架构,在港台和海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反响热烈,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蔚...
黄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游荡了三个月的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出版了一本很难统一评价的书—《美国》。波德里亚曾说自己“五十岁横跨各界面,六十岁搞病毒和转喻”。而彼时,在美国游荡的波德里亚,正处于他自己所谓的“横跨各界面”的学术思考阶段,并正向一...
陆建德爱德华·萨义德的“作品系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一辑五种已出,第二辑六种正在陆续翻译出版,其中以批评文集《世界·文本·批评家》(一九八三)最为著名。今年九月是作者逝世六周年,这部著作的中译本面世,是我们对他最合适的纪念。萨义德在书...
陈四益黄永厚清明时节,各类媒体都在说墓地不足,提倡节葬,北京市还规定了党员干部墓地面积不得超过一平方米。节葬,是个老话题。战国时代的墨子便有此主张,与儒家的厚葬唱着对台戏。那时有人说,厚葬是仁义之事,是孝子之事。墨子反驳道:仁义,就是使天下穷人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