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勇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引用材料甚多,见解不乏独到之处,是不可多得的力作。书中有些事例在作者是信手拈来的常识,在读者就可能成为无从索解的哑谜。好在作者有不少自注,译者也加了许多译注。美中不足的是,有些译注不够妥贴...
张祖谦翻阅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版《政治学概论》,觉得书中有些问题值得商讨,试举几处为例:一,第136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西德又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为总统制共和国,并时期(原文如此!)拥有较大的权力。”区别一个国家的政体...
刘东树孙中山先生是大家熟悉的,中山先生姓孙名文也为人知晓,但中山先生的字、号,却不为一般人所知,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各书的记载也不一致。《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有关条目说:“孙中山(一八六六——一九二五)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申遥闻目前,在美国的二十——五十岁的人中有五千余万的人是独身生活的。很多人对此有种种议论。美国人西蒙娜尔(J.Simenauer)等人合著了《独身》(Singles:TheNewAmeri-can)。她们通过调查,用问答形式,系统地披露和解释了美...
吴希义英国十九世纪作家吉辛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书呆子。他在《我的藏书》一文中说,为了占有书籍他衣食住行皆可牺牲,用自己的肉体营养精神。他经常漫步在人行道上,指头捏着仅有的铜板,眼巴巴地瞪着书摊,经历内心两种食欲的剧烈搏斗,经常的结果是精神战胜了物质...
浩成我在不久前写的《“放郑声”与“远佞人”》一文(见《随笔》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中曾谈到北宋初期的文风还承袭晚唐、五代的习尚,不少文学家喜欢在诗文中,特别在词中说些淫词艳语。明显的例子是大诗人黄庭坚,他做的许多词,在今天一些新道学家的眼中也还是很难...
如搬义利之辨,哲学上早有了。我们最初的哲人一开始便把义看得比利高尚些。《论语》虽说“子罕言利”,但孔子对义利的表态还是十分明确的,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者即是。这句话既含有明显的褒贬,又有一些对事实的无可奈何的承认,远不似孔门亚圣孟子的偏...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依据他一九八一年提出的“建立良好的大农业生态体系”和“大农业与大粮食”的观点,结合对全国二十一个省(区)的实际考察,写成了《生态学与大农业发展》一书。作者不仅用事实表明因生态平衡被破坏引起大自然给人类各种毁灭性的惩罚,而且还...
姜云生拥有一百二十万订户的《讽刺与幽默》编辑部将其问世以来的一些佳作选编成辑,颇受读者欢迎。第一辑收作品一百六十九篇,书价虽然略贵了些,但购买者仍然踊跃。可惜的是,书名虽曰《讽刺与幽默》,然翻遍全书,总觉得“讽刺有余而幽默不足”,无论就一篇作品的...
叶天放“四化”路上,“科学”的声名特佳。殊不知科学殿堂的入口处便是地狱之门;无尽延伸的科学道路上,会出现种种伪迹。有的伪迹来源于愚昧顽固,有的来自卑劣的个人功利目的,有的来自政治与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当然也有的是来自当时不可能具备的认识水平……干...